导语:青斑样血管病,原名“白色萎缩”、“节段性透明血管炎”、“下肢网状痛性紫癜性溃疡”、“网状绿斑伴夏季溃疡”,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小血管阻塞、血栓形成的皮肤病。以复发瘀斑、痛痛性溃疡、网状绿斑为主,最后有瓷白色及星状萎缩性瘢痕。
斑块样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无真正意义上的血管炎病理改变
1、概述
斑块样血管病的发病过程是慢性的,夏季重,冬季轻。患病率在1/10万左右,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3。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及自身免疫疾病有关。一九五五年报告过一种与特发性绿斑有关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一年中温暖的月份。
2、疾病特点
大部分患者的皮损在夏季发病或加重,少数患者在其它季节发病或加重,冬季发病或加重者少见。病灶均在下肢,特别是小腿、脚踝、足背,累及两侧,分布对称。病变表现为表皮萎缩,局部坏死,溃疡形成。皮肤浅层及中层小血管壁透明变性或赛璐珞样坏死,红细胞外溢。
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扩张,小叶等局部血管增生,局部可见透明血栓,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溃疡坏死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全部病人均有皮损,真皮浅,中层小血管壁透明变性或赛璐珞样坏死,2/3可见局部红细胞溢出;近1/2处可见真皮上部血管扩张、增生或血栓形成。
3、误诊
多数病人有误诊史,误诊多。临床误诊原因如下:15例误诊为过敏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紫癜、浅表结节、网状黄斑坏死等。
被误诊为过敏性紫癜8次,因发病年龄多在儿童,发病部位多在双下肢,皮损主要为紫癜样黄斑伴关节疼痛,5次误诊为结节性血管炎,5次被误诊为肥胖女性,患部靠近腿后外侧。出现紫红色丘疹,并伴溃疡及瘢痕萎缩。
深入了解斑块样血管病目前无典型血管炎特征
1、发病机制
长久以来,这种疾病被称为斑块样血管炎。近几年来,随着对斑块样血管病的深入研究,认为斑块样血管病无典型血管炎的特征,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纤维素变性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故提出斑块样血管病名称能较好地反映斑块样血管病的病理特征,已获得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引起黄斑部血管阻塞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血管性梗阻可为原发性(特发性)或继发于多种血栓前状态。报告的病例多为特发性,当斑块样血管病变被证实后,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检查,以发现相关的潜在病因和生物化学改变。与任何系统性疾病所致血栓无关,且仅限于下肢远端的皮肤小血管。
斑块状血管病神秘的发病机理一直是困扰学者和临床医师的难题。当前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异常高凝状态。近年来自身免疫因素的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斑块样血管病的发生。高凝状态主要是血液促凝因子升高、血粘度升高、动静脉血栓发生率高。
患有黄斑血管病的病人可能会伴有免疫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和混合结缔组织病。此外,病人还出现类天疱疮和干燥综合征等症状。凝血可引起组织灌注不足,进而引起溃疡部位血供不足,愈合不良。当血液循环缓慢时,白细胞不能有效抵抗有害微生物,增加感染的机会。
2、分期
黄斑血管病根据临床病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1期以瘀斑、瘀斑、紫癜样斑疹为主,部分病人伴有网状绿斑。紫癜样斑块逐渐出现坏死、溃疡、结痂。第3期为固定萎缩象牙白星状疤痕,周围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
把此类疾病归整为“血管病”有助于区分它和血管炎,并且治疗的方向也有很大的改变。迄今为止,治疗多采用经验疗法,以减轻疼痛、控制进展、改善预后为目的。其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物理治疗、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网状青斑在中医当中是属于血瘀症的范畴。中医认为,网状青斑的发生,有可能和下述因素有关系:一、营卫不合、外感风寒、气血凝滞,或卫阳不固、腠理不密、脉络空虚、风寒乘袭、阻于络脉、寒凝阳气受阻、脉络迂曲、气血逆乱,而致网状斑纹。二、由于情志抑郁、失于疏泄、气郁化火、搏于血脉、络脉瘀阻,而成网状青斑。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藏着无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中医提前调整做到阴阳平衡,不让致病因素出现,并且人体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自愈体制,只要平时稍加调整就能保证身体健康。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问题的发生,将问题扼杀在摇篮内。
中医治病讲究系统思维,运动养生法,物理疗法,治未病,一人一方,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随证加减、个性化诊疗是中医的特色优势。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与专病专治相结合才是中医的精髓。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总结证型规律,在看清疾病本质的前提下,同证即可同方,异病也可同治。
不管网状青斑为何种原因所致,网状青斑若程度很轻,就得去注意去治疗了,以免病情往坏的方向发展。
卢老大夫治疗网状青斑十余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治疗网状青斑疗法“血络散斑汤”,形成了完整和系统的治疗手段,在治疗网状青斑上取得显著的进展,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为许多久治不愈的患者带来了康复和希望,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希望对网状青斑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最重要的是应该如何治疗,西药治病讲究方便快捷,所以难免会有副作用;中药讲究的是循序渐进的治疗,能够从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够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不仅治疗疾病的效果明显,而且过后还不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