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注:学农技,问专家,查病害,请下载农管家APP。
近日走访梧州果园,发现因连续高温多雨,引发部分果园脂点黄斑病爆发。现将有关脂点黄斑病资料整理编辑,方便各位队友学习掌握。
脂点黄斑病
脂点黄斑病在沙糖桔上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在5-6月高温多雨的天气最容易出现。而且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的话,就会造成大量的落叶落果,并严重影响柑桔树势。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不论是杀虫、防病、我们在柑橘管理上做的很多工作就是在保叶,脂点黄斑病不像炭疽病那样猛烈,但长期染病引起的营养不良问题,其实有点类似于慢性病或亚健康状态,对有机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危害症状
根据不同侵染部位和类型可简单分为:
1、脂点黄斑病型
初期病叶的背面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油浸疱疹状小粒点,呈现不规则淡黄色斑,几个或十几个群集在一起,边缘不明显。以后病斑扩展老化,颜色变深,形成不规则黄色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是春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展叶后不久感病的主要症状。
每个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斑,边缘不明显,中部淡褐色至黑褐色颗粒状小点,病斑周围组织仍保持绿色,老弱叶片几乎整张叶片会黄化,引起大量落叶。
2、褐色小圆星型
初期在叶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圆形斑点,随后扩大成圆形斑点。病斑边缘凸起,色深,中央凹陷,色较淡,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上面生长黑色小粒点,为分生孢子器。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叶片老熟后被侵染的主要症状。
3、混合型
在同一张叶片上发生脂点黄斑型的病斑,又有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多出现在夏梢叶片上。
4、果实受害
病斑常发生在向阳的果面上,一般不侵入果肉。发病初期为黄白色“花斑”或疱疹状污黄色小突起,随着病斑不断扩展和老化,点粒颜色变深,病斑分泌脂状物被氧化成污褐色,形成病健界限不明的大脂斑,或呈褐色小圆星,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发病原因
1、脂点黄斑病的发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量越多则病情增长率就越高。持续降雨、洪涝灾害等天气状况发生时,发病严重。
2、果树受冻害、日灼、机械损伤、虫伤等造成伤口可为本病发生流行创造条件。
3、历年发病重,冬季清园不到位,果园失管,树冠郁蔽,树势弱、偏施氮肥的果园该病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果园要注意搞好排灌工作,注意树势通风透气,降低病源侵染。
2、预防及发病初期用药:甲托、代森锰锌、克菌丹、吡唑醚菌酯
3、治疗用药:苯醚、戊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嘧菌酯、吡唑、肟菌酯等甲氧类。
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柑橘特攻队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农管家获取更多农技资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