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斑 > 黄斑危害 > 扫描拍个照,可把眼底查清楚

扫描拍个照,可把眼底查清楚

发布时间:2022-5-1 5:11:56   点击数: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日前,

刘阿婆感觉乏力、视物模糊,

到市二院眼科检查,

被诊断为糖尿病并发的视网膜病变。

医生说再发展下去,

很可能要双目失明。

而此时,

她还不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记者了解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眼底病已成为老年人不可逆致盲的重要原因。

四种眼底病老年人高发

过去,沙眼、白内障容易导致失明,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普及,如今这类病已不再是致盲主因。但随着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的改变,眼底病逐渐成为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市二院眼科主任武志峰介绍,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三大致盲重点疾病中,就包含了两种眼底病,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临床上很常见。

此外,排在高发眼底病前四位的还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萎缩、出血、裂孔等。眼底病对患者视力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而且这四种眼底病中,仅视网膜静脉阻塞这一眼底病多发生于单眼,其他三种眼底病一般同时或先后影响双眼,造成双眼失明,这对患者的打击非常大。

复杂眼底病治疗有突破

武志峰介绍,

眼底病是最复杂的一类眼病,

过去治疗手段少,

如今,随着医学进步,

对眼底病的治疗有了突破。

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5岁以上患病率达到15.5%,65岁以上达26%,到了75岁以上高达34%。这个病变影响的是视网膜神经组织,因其高致盲,曾被眼科界公认为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成为老龄化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在,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成为一线治疗方案,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视力减退均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临床上一些患者认为“人老了,看不清很正常”,在接受一两次治疗后没有坚持下去,这是十分可惜的。

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以及长期的血循环障碍和营养不良等因素,最终可以引起各种黄斑病变,包括黄斑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综合征、黄斑前膜、黄斑裂孔、黄斑水肿、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等。这类眼底病患者可以采用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患者,较轻可接受激光治疗,严重者也可以考虑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底病手术复杂,时间长。如今,市二院眼科的眼底病年手术量在多台,年增长率10%。

武志峰也提醒,

眼底病要及早看,

太晚了,手术效果也会降低。

多种眼底病从预防做起

武志峰介绍,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病,最好从预防开始。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就是要从预防糖尿病开始。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0%-13%,其中三分之一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分之一患黄斑水肿。此外,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多是高血压老病号,因此,此病应从预防高血压开始。

对于已患糖尿病的患者,更要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很多人会忽视,到严重了才后悔莫及。“眼底一张照,慢病早知道。”武志峰介绍,通过一张眼底照片,能了解眼底血管、神经的状况,早诊早治不仅能提升眼底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能大大减轻费用负担。OCTA是一种无创快速成像的眼底视网膜血管的新科技。OCTA无须造影剂,无须打针,无须散瞳,扫描时间3秒钟即能完成,能清晰显示眼底大小血管、微血管,甚至可以分层观察眼底血管情况。

来源:无锡日报保健周刊

记者:卫文

编辑:顾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fengchao.com/hbwh/1095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