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的影响,很多宝宝被围困在家,不能外出,活动减少。再加上宅家的日子难免有点无聊,饮食无节不可避免,一不小心就容易吃撑。积滞、厌食等种种问题也会接踵而来……
今天在这里就给大家科普下积滞、厌食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处理方法。
1.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腐酸,大便酸臭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暑湿当令之时发病率较高。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尤其以婴幼儿最为多见。
病因病机
多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或暴饮暴食,或饮食无律,或夜间添食等,致宿食停聚,积而不化,或脾胃虚弱,腐熟运化不及,乳食停滞不化。若积久不消,迁延失治,则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暗耗气血津液,形体日渐消瘦从而发展转化为疳证,故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
其病位在脾胃,基本病理机制为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
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基本法则。实证以消为主,虚实夹杂者,宜消补兼施。
1)乳食內积
证候:不思乳食,嗳腐酸臭或呕吐食物、乳块,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酸臭,或便秘,夜眠不安,舌质淡,苔白厚腻,脉象弦滑,或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方药: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2)积滞化热
证候:面色苍黄,食欲不振,经常腹痛腹胀,但胀痛不剧,肚腹手足心热,心烦急躁,或伴低热盗汗,睡眠不安,喜俯卧,常齘齿,口中气秽,或大便酸臭,舌质苔黄腻,脉象弦滑,或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清热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3)脾虚夹积
证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稀溏,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或指纹淡滞。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方药:健脾丸加减。
上述方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病除内服药外,亦可运用推拿疗法。
推拿基础方:补脾经次,按揉足三里次,以健脾助运;顺时针摩腹次,揉板门次,推四横纹次,以消食导滞,理气调中。
1)乳食内积:基础方+清胃经、清大肠各次,清脾经次,揉中脘、揉天枢各次。
清胃经、清大肠、揉天枢、揉中脘能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清脾经能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2)积滞化热:基础方+清天河水、清大肠次。清天河水、清大肠能清热导滞。
3)脾虚夹积:基础方+推三关次,揉中脘次,捏脊7-9次。
推三关、揉中脘、捏脊,以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以消食导滞为主,效果显著。本病应尽早调治,少数患儿可因迁延失治,进一步损伤脾胃,致气血生化乏源,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而转化为疳证。积滞重在预防,合理饮食、辅食添加得当,能大大减少本病的发生。
2.厌食:是指儿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厌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较正常,病程长者,也可出现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故应及时治疗。本病多见于1-6岁儿童。
病因病机
多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或病后失调、脾胃气阴不足,亦或突受惊吓、所欲不遂,情志抑郁,肝气乘脾犯胃,均可致脾胃功能受损,脾胃不和,受纳功能失调,出现厌食。
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为运脾开胃。“以和为贵,以运为健”,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
1)脾胃不和
证候:食欲不振,多食或强迫进食可见脘腹饱胀,精神良好,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尚有力。
治法:运脾和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2)脾胃气虚
证候:食欲不振,少食,面色萎黄,懒言乏力,大便不实和(或)夹不消化食物残渣等,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异功散加减。
3)脾胃阴虚
证候:不欲进食,伴口舌干燥,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编黄赤;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
4)脾虚肝旺
证候:不欲进食或拒食,性躁易怒,好动多哭,夜寐齘齿,大便不调,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弦。
治法:疏肝调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上述方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病除内服药外,亦可运用推拿疗法。
推拿基础方:补脾经次,揉中脘次,摩腹次,揉板门次。以健脾和中,开胃消食。
1)脾胃不和:基础方+运内八卦,按揉脾俞、胃俞、肝俞各次,掐揉四横纹次。
运八卦配按揉脾、胃、肝俞和中消食,掐揉四横纹以增强运脾理气作用。
2)脾胃气虚:基础方+运内八卦各次,推大肠、补肾经各次,捏脊7-9次。
运内八卦和胃益气;推大肠温中止泻;补肾经温养下元;捏脊能健脾和胃。
3)脾胃阴虚:基础方+分手阴阳(阴重阳轻)、补胃经各次,运内八卦次,按揉胃俞、三焦俞、肾俞穴各次。
分手阴阳、补胃经能养胃生津;运内八卦健脾助运;按揉胃俞、三焦俞、肾俞加强养胃生津作用。
4)脾虚肝旺:基础方+清肝经次,运内八卦次,按揉肝俞、太冲穴各次。
清肝经、按揉肝俞、太冲穴疏肝理气,运内八卦健脾助运。
推拿治疗厌食症,方法简单,取效迅速,疗效良好,可作为首选疗法。同时还应配合良好的教育方法及心理治疗,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挑积
刺四缝疗法--针刺四缝可以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常用于治疗积滞、疳证和厌食。
具体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注射器小针头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法挤出黄白色粘液少许。
上述两种病证都属于脾胃系统的疾病,均因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调理好,儿童各方面的机体功能就能改善,儿童的身体才能强壮起来,才能为长个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儿应该如何健脾呢?
当然是要安全健康,适合儿童体质。
医院儿科中医特色诊疗小儿健脾贴
纯中药成分,疗效稳定
安全外贴,无副作用
穴位贴敷,药效更易身体吸收
不伤肠胃,又能健脾治病,大人小孩都能用。
——本期特邀医师——刘英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师承博士,江医院(医院)儿科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科组副组长。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学会中医儿科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针灸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儿童生长发育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小儿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医学会第十届儿科学分会委员。
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免疫系统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主要从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小儿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尤其是小儿反复哮喘发作、反复呼吸道感染、脑性瘫痪、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自闭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国家级精编教材《中医儿科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参编论著《实用中医儿科学》、《赵纪生医论医案集》、《现代中医临床实用技术》、《“十一五”国家级新世纪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试卷集2中医儿科学》等。
坐诊时间:周三、五全天,周六下午(总院)
周六上午(红谷滩国医堂)
周二上午(抚生)
备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编辑:钟世芳
中国赴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工作组在乌紧锣密鼓开展抗疫指导工作
天暖小心蛇出没,教你几招应对蛇咬伤!
陈日新教授指导加拿大居民热敏灸居家防治新冠肺炎全球直播
什么是中药?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肝正当时!
九种体质,你是哪一种?药膳专家告诉你吃什么!
良心推荐:原来“腰椎间盘突出症”还能这么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