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注:脂点黄斑病病菌的子囊壳在潮湿环境下,吸水膨胀释放子囊孢子,并借风雨传播。因此长期降雨有利于病菌的形成、释放和传播。
柑橘黄斑病预防手册
环境湿度是直接的发病因素
脂点黄斑病病菌的子囊壳在潮湿环境下,吸水膨胀释放子囊孢子,并借风雨传播。因此长期降雨有利于病菌的形成、释放和传播。
结果表明,降雨量与脂点黄斑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降雨量越多则病情增长率就越高。
在脂点黄斑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内,我们经常能发现大量积水,并伴随沤根黄化的现象。
持续降雨、洪涝灾害等天气状况发生时,若果园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与措施,将大大提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
不少柑橘区多以水田种植为主,以前种水稻,现在改种柑橘。水稻土粘重大,保水能力强,地下水位高,也是造成积水难以排出,容易滋生病菌的原因之一。
环境温度影响发病时期
脂点黄斑病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3-4月春季气温回升,清明前后多雨天气是病菌的第1个侵染高峰期。
病菌具有潜伏侵染性,从新梢嫩叶的气孔侵入叶片,潜伏期2-4个月。
5-6月温暖多雨,是病菌的第2个侵染高峰期,及春梢发病高峰期。
8-10月秋梢萌发期是病菌的第3个侵染高峰期,及夏梢发病高峰期。
病菌以危害夏梢最重,春梢、秋梢次之。
脂点黄斑病的危害
1、病菌从叶片气孔侵入,导致叶片黄化,影响光合作用
2、病害发生后期,从9月开始造成大量落叶,衰弱树势,严重时导致大量落果。
3、传播速度较快,在湿热环境下,单根枝梢发现病斑后若不及时处理,15天后将全树
防治方法
农事操作
1、做好排水措施,及时清理果园积水,预防病菌的形成和释放。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保持果园良好通透性,及时扫除落叶并集中烧毁。
3、增施有机肥和多肽或海藻素叶面肥,增强树势,提高果园抗病力。
4、9-11月是红蜘蛛危害高峰期,注意螨类的防治,防止病菌从叶片被啃食的伤口中侵入。
化学防治
1、新梢叶片展开后,可选择内吸性较强或成膜性较好的药剂进行预防。如使用30%吡唑醚菌酯倍或37%苯醚甲环唑倍,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喷布第1次进行预防;隔20天后喷布第2次药剂;隔30天后再喷布第3次;共2-3次。
2、病情较为严重时,可选择使用氟硅唑、氟环唑、戊唑醇等治疗性较好的药剂,10-15天喷布1次,轮环使用。
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解密磷酸二氢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农管家获取更多农技资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