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斑 > 黄斑危害 > 科普正确认识柑橘脂点黄斑病

科普正确认识柑橘脂点黄斑病

发布时间:2018-6-24 20:09:42   点击数:

近年来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逐渐加重,其主要危害柑橘的叶片和果实,可导致叶片提早脱落,树势削弱,使果实外观品质下降,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和价格。

三大典型症状:1、脂点黄斑型;2、褐色小圆型;3、混合型

脂点黄斑病最易感染幼嫩叶片,但症状都在叶片成熟后才表现出来,脂点黄斑病在叶片上常表现出3种不同的症状。

1、脂点黄斑型

此类症状主要发生在春梢叶片上,初期叶片背面产生针点状失绿斑点,后扩大成黄色斑块。

随着病斑的发展,叶背凸起疱疹状、群生在一起的淡黄色小粒点,后期形成坚硬而粗糙的脂斑。与脂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初为蜡黄色,边缘模糊,呈斑驳状,后期病斑中央形成黑褐色疱疹状小粒点。

叶片上病斑多且分布不规则,常集中在叶片的某一侧发生,与光害产生的症状极为相似,注意区分!

2、褐色小圆型

受害叶片产生刚开始时产生芝麻粒大小的的斑点,后期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边缘黑褐色隆起,中间灰白色并散生黑色小点。在秋梢叶片上发生较多。

3、混合型

夏梢叶片上常发生混合型的症状,主要指脂点黄斑型和褐色小圆型同时发生在一片叶上。

果实受害,果实受害主要分为黄斑型和腻斑型。

黄斑型:果实在7~8月份出现大小不一的黄色斑块,严重时联合形成大病斑。

黄腻斑:由最初的针头状黑色小点,逐渐扩大联合成大小不等的腻斑,腻斑周围的活细胞长时间维持绿色。

发病原因

1、品种因素

所有柑橘品种都可能发生脂点黄斑病,其中柚类发病最重,脐橙以及不知火,春见,爱媛等杂柑次之,蜜柑等宽皮橘抗病力较强。对于同一品种的果树,幼龄树发病轻,树龄越大发病越重。

2、气候因素

适合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25~30℃,5~6月份温暖多雨,最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传播,9~10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

3、栽培管理

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可造成大量的落叶。红蜘蛛、锈壁虱、蚜虫等发生严重的果园脂斑病往往也发生严重。

防治重点:

除病叶,可采取深埋、烧毁或撒施石灰腐烂叶片等措施;

增树势,多施有机肥,避免多施氮肥;重视补充中微量元素。对于弱树可用海力根灌根,叶喷艾格富海藻肥尽快恢复树势。

防害虫,加强对红蜘蛛、锈壁虱、蚜虫和粉虱等害虫的防治;

喷药保护,在柑橘出梢2至3厘米时,使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苯甲噻霉酮(噻胜)、烯肟戊唑醇(爱可)等防治。

本文参考了百度百科以及农业助手团队相关文章

在生产上遇到难题需要咨询或有不同观点请直接加我个人







































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fengchao.com/hbwh/344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