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陈晓隆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院眼科
1摘要
ABSTRACT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nAMD)也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wAMD),是其晚期阶段,可导致最严重的视力丧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视网膜渗漏形成的主要因素,抗VECF治疗是目前唯一实现多数患者视力改善并且停止疾病进展的治疗方法,因此玻璃体内注射抗ⅤEGF药物已经成为wAMD一线治疗方法。用于临床治疗wAMD的抗VEGF药物主要有哌加他尼、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治疗方案有固定式、按需式以及治疗和延长式治疗方案。Brolucizumab和abiciparpegol是2种新的抗VEGF药物,正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以上药物治疗wAM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关键词
KEYWORD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临床治疗
3中国分类号
R.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各种因素诱导并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其共同特点是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营养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我国乃至世界AMD的患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是世界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1-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预计到年,全球将有AMD患者1.96亿人,年将达2.88亿人[3-4]。AMD临床分型没有统一标准[1,5-7],国内外目前均倾向于先分期再分型,晚期分成2种类型,分别为干性型(萎缩型)和新生血管性型(渗出型、湿性型),其中,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nAMD)也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wAMD),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临床类型[8-9],其主要特点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出现在黄斑区,从而导致黄斑区发生出血、渗出。临床治疗nAMD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抑制CNV形成,消除出血、水肿和渗出,最大程度保存并改善患者中心视力,停止或延迟疾病的进展[1,10],但目前对于nAMD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11-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nAMD新生血管生成和渗漏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13],它能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以及血管渗漏的增加。目前研究发现,对VEGF的表达进行阻断可诱导血管重塑的发生,同时促使尚未成熟的新生血管回退[1,11-12],因此ⅤEGF是一个潜在的有前景的脉络膜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治疗的靶点。自年以雷珠单抗为代表的抗VEGF药物应用以来,抗VEGF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nAMD的一线用药。在近10a间,由于同时应用多种抗ⅤEGF治疗方法,因nAMD导致不可逆盲已有大幅减少。本文对近年用于玻璃体内注射治疗nAMD的抗VEGF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近期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