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顶尖人才”专家、《家庭医生》的创始人之一的杨大俊博士等人创办的亚盛医药在靶向抗肿瘤药物方面再传“捷报”。
作为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研发公司,生物探索在年慕名采访过创始人杨大俊博士。他表示:中国有大量药需要进口,普通老百姓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希望公司能够打破中国不能做新药的偏见,致力于让中国老百姓吃得起新药。如今这个“承诺”离兑现似乎不远。
MDM2-p53靶点的作用机制
年6月1日,FDA告知亚盛医药,其自主设计开发的、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作用于新靶点MDM2-p53的精准化抗肿瘤药物APG-获批进入美国临床。该项目为公司产品管线中第5个进入临床阶段的产品,也是公司第2个进入美国临床阶段的产品。
为此,生物探索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杨大俊博士,聆听他和公司总经理、国家顶尖人才特聘专家郭明博士讲述有关针对全新靶点MDM2-p53的精准化抗肿瘤药物APG-研发背后的故事。
生物探索:什么是APG-,有哪些适应症?
杨大俊博士:APG-为口服有效,高度选择性靶向MDM2-p53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抑制剂,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APG-对肉瘤、原发肝癌、原发胃癌等肿瘤可形成高效抑制,动物试验给药可让肿瘤组织完全消失。另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APG-对干性老年眼底黄斑病变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生物探索:APG-从IND到批临床用了多长时间?
杨大俊博士:APG-自年4月30日公司向FDA提交APG-的IND申请到FDA批准临床,仅用了不到30个工作日的时间。
生物探索:为何速度如此短,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
杨大俊博士:我们在前期设计、开发阶段,所有研究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均严格按照国际最高技术标准进行,从而有效保证了APG-的各项研究工作质量。FDA在该项目IND技术审评期间,仅进行了一次相关技术问题的沟通,大大缩短了审评审批时间。值得一提的是,APG-的临床前研究,包括临床实验方案设计等工作,均我们科研团队自主完成,而这两块恰恰是FDA在IND技术审评过程中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