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斑 > 黄斑危害 > 全身药物治疗的眼部安全性,如何权衡利弊

全身药物治疗的眼部安全性,如何权衡利弊

发布时间:2021-7-2 14:28:40   点击数:

编者按:肿瘤关系生与死,视觉决定暗与明。临床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因为抗肿瘤治疗产生眼部不良反应的患者。在肿瘤与光明间应当如何抉择?这是患者、眼科医生、肿瘤医生应当共同面对、权衡解决的问题。作为眼科医生,我们应当了解哪些化疗药物/放疗会产生眼部不良反应,追本溯源找到病因,及时与肿瘤医生探讨权宜之计,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来自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WilliamMieler教授分享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

常见但不容忽视的氯喹/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Mieler教授介绍,临床上具有视网膜毒性的药物,其中最常见、最为熟知的莫过于氯喹/羟氯喹。氯喹/羟氯喹是临床上治疗风湿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当类风湿疾病患者开始使用氯喹/羟氯喹进行长期治疗前,应进行眼科学检查,并做好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的准备。因为长期服用氯喹/羟氯喹可能会引起视网膜色素沉着、中心视力丧失等不良反应,这与每天的服用剂量和治疗时间长短有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药物会引起视网膜色素改变,目前临床上大约有35~40种能够产生视网膜不良反应的药物,一些最新研发的抗癌药物甚至可导致黄斑水肿和视力丧失等。监测视网膜药物毒性的方法Mieler教授进一步介绍了临床上针对氯喹/羟氯喹性视网膜病变常用的检查手段。美国眼科学会年最新发表的视网膜药物毒性监测指南中指出,可以使用SD-OCT、Humphrey视野计、眼底自发荧光以及多焦点视网膜电图以记录和监测视网膜毒性的体征,其中最重要的检查是OCT和Humphrey视野计。这对于眼科医师来说是一个很好、很实用的指导。抗肿瘤药物与眼部不良反应吉西他滨(Gemcitabine)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用于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和晚期乳腺癌等肿瘤。Mieler教授指出,这两种药物本身就能导致产生一系列眼部问题,吉西他滨在治疗肿瘤期间会引起血管阻塞,和多西他赛联合使用则会引起黄斑水肿。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多种化疗药物和放疗联合使用会进一步加重眼部不良反应,会在疗程期间更早引起血管阻塞、黄斑水肿,导致显著的视力丧失。放射治疗与黄斑病变放射性黄斑病变是临床上脉络膜黑色素瘤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Mieler教授就其治疗分享了一些经验。他指出,放疗是治疗黑色素瘤非常普遍的方法,能够有效遏制肿瘤发展,有效率高达90%以上。但是如果肿瘤非常靠近黄斑区域,则是放射性黄斑病变的高度危险因素。一旦发病,可以通过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或者激素来治疗。Mieler教授研究过使用激素的疗效,发现疗效非常好,但是仍有患者会因此病导致视力丧失。激素治疗更多的是控制疾病发展,维持患者相对良好的视力。因此,目前放射性黄斑病变仍没有绝对的治愈方法。还有人建议针对此病进行预防性治疗,在出现显著的黄斑病变迹象之前就开始治疗,但效果仍有限。所以当临床上遇到这类患者,应当提前告知他们治疗后1~3年内,有35~40%的概率仍会出现视力丧失,要求患者频繁监测,一旦有发病迹象立即着手治疗。抗肿瘤治疗VS眼部不良反应如何权衡肿瘤治疗和眼部不良反应,对于患者和医生都具有巨大的挑战。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肿瘤治疗方案攸关性命。因此从大局考虑,应当尽可能维持肿瘤治疗方案的完整性,同时应当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肿瘤治疗期间出现眼部不良反应,眼科医生应当尽力去治疗。遇到经久不愈的眼部病变,可以与肿瘤医生协调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对于全身状态极差且出现视力丧失的患者,通常是最棘手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来权衡。Mieler教授表示,“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战胜这些困难,但是我们会尽力为患者服务。”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fengchao.com/hbwh/935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