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斑 > 黄斑饮食 > 糖友视力窃贼糖尿病黄斑水肿,不能

糖友视力窃贼糖尿病黄斑水肿,不能

发布时间:2025/2/17 11:35:20   点击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据悉,截止年,全球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高达5.37亿。糖尿病使身体的细胞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中,从而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4%,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1.4亿。研究表明,大约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已成为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

一、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视网膜并发症,是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并同时合并视网膜神经胶质网络病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致盲性眼病,也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管闭塞,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液体的异常聚集,黄斑区及其周围视网膜增厚水肿。

DR主要分为非增生型DR(NPDR)和增生型DR(PDR),两期都可发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DME则是由于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所致的视网膜增厚,是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的结果,主要影响中心视力。DME可根据是否累及黄斑中心分为未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NCI-DME)和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CI-DME)。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糖尿病病程是DR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病程超过2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29%的患者并发DME。另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病程10~15年者DR患病率上升到24.0%;病程20~25年者DR患病率进

一步攀升至52.7%。

血糖是影响DR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可干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可使DR发生的风险增加4倍。此外,高血压、血脂异常也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控制血糖,从而控制DR的进展,同时也要加强血压、血脂的管理。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开始筛查DR的时间节点有所不同。1型糖尿病:12岁之前发病者,自12岁起每年筛查;12岁之后发病者,起病5年内筛查,之后应每年随诊1次。2型糖尿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每年随诊1次。对于已经发生DR的患者要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增加检查的频率。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DR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系统的慢性病管理和眼部的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保罗科学地控制血糖,以及对血压和血脂的额管理,对患者至关重要。眼部的局部治疗包括激光光凝、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手术。

(1)轻至中度NPDR患者以观察为主,随访时间6~12个月;对于合并DME的轻至中度NPDR患者,当视力有明显下降时,可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

(2)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被认为是有效降低重度NPDR和PDR患者严重视力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

(3)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

DME是DR的严重并发症,常用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激

光光凝以及激素治疗等。目前,抗VEGF药物是CI-DME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我国眼内应用抗VEGF药物主要为单克隆抗体类雷珠单抗以及融合蛋白类的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

①雷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可靶向VEGF-A的所有亚型。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第一种眼内注射液,并于年11月在我国被批准用于DME治疗。

②康柏西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于年5月被批准用于治疗DME,具有作用时间长、亲和力高及多靶点等优点。

③阿柏西普是一种重组型VEGF和胎盘生长因子的抑制剂,是我国首个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DME的抗VEGF药物(年2月)。

近年研究发现,某些联合疗法优于单独治疗,既能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又可降低治疗频次,增加患者依从性。随着联合应用的研究及新药发展,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可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fengchao.com/hbys/1324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