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斑 > 黄斑饮食 > 惊麻城48名老人差点被骗了5万元快提

惊麻城48名老人差点被骗了5万元快提

发布时间:2018-2-1 14:49:00   点击数:

7月7日上午,麻城市工商局成功调处一起“会销”消费群体投诉,为48名老年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元。

7月3日,一群老年消费者来到麻城市工商局白果工商所投诉,称武汉某公司采用虚假宣传、欺诈诱骗的方式让其上当受骗,购买保健产品,涉案人员50多人,涉案金额多元。

受理投诉后,白果工商所高度重视,迅速联系市工商局投诉举报中心,先后2次组织消费者集体询问调查,登记要求退货的消费者名单,并与当事人武汉某公司取得联系。

经了解核实,7月2日,该公司在白果镇某酒店举办感恩答谢会,进行系列保健产品宣传推介,称公司生产的“虫草菌丝连体”、“蜂皇宝胶囊”等产品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腰椎、颈椎等多种疾病,并承诺可免费组织到公司参观一天、参加摸奖。

7月3日早上,公司组织3辆客车将80多名消费者带到武汉公司,先后参观了公司荣誉室、召开座谈会、进行疾病预防等知识讲座。经过讲解人员的“洗脑”,现场有50多人掏钱购买了产品。当天下午,这些消费者在返回麻城途中,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连家都没回,一下车就直奔白果工商所投诉。

经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局和白果工商所反复协商调解,当事人同意全额退款。

那么,什么是会销?

会销与直销、传销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呢?

·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它具有三个典型特征:

一是交纳入门费,或通过购买指定产品变相交纳会员费;

二是发展下线,直接或间接拉人加入,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

三是复式计酬,上线从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数量或销售额中计提报酬或者返利。

·直销·

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通过面对面介绍、产品说明会等方式直接向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直销企业需取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许可证、直销员需取得直销员证,方可开展直销活动。

目前,经商务部批准的直销企业有88家。

·会销·

会销就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模式,它是通过举办保健讲座、产品说明会、免费体验课等方式,博得顾客好感,寻找特定顾客销售产品的营销模式。

会销的产品一般以食品、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居多。

当前,有许多经营者以“假专家”授课、“假患者”分享成功经验等形式推销产品,或在产品说明推介时虚假、夸大宣传,将普通食品说成具有保健功能的保健品,将保健品吹嘘成具有神奇疗效的药品,欺骗消费者。这些违法行为值得消费者警惕。

直销、会销、传销都有可能以会议形式开展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说明会或销售会议就是传销。直销、会销均以销售商品为目的,通过销售商品来赚钱,销售的商品有退换货保障。

而传销打着快速致富的旗号,不以销售商品为目的,其真正目的是靠发展下线来骗钱,即使涉及商品销售,该商品也只是掩人耳目而已,在本质上就是要求参与者通过购买商品变相交纳入门费,销售的商品也没有退换货保障。

消费者可以结合传销的三个典型特征来甄别传销、直销与会销,对直销、会销等虚假宣传行为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对传销行为可以向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同时

向大家讲解几个保健品营销的经典骗术案例,

以后大家购买保健品可要擦亮双眼了哦!

案例一:“夸大功效?其实忽悠了!”

耿老太太是高价保健品的受害者。80多岁的她患有眼底黄斑,参加过一家保健品公司——乐活生活馆组织的老年人集体活动。很快,健康管理员就推荐她吃公司的招牌产品——硒萃胶囊,说是补硒治眼病。“刚开始我每天吃两粒,不管用,他们又让我吃3粒,后来增加到每天5粒,我这眼病还是没好,现在干脆不吃了。”耿老太太越说越气愤。为了购买硒萃,她已经花了5万多元钱。据了解,保健食品硒萃价格可不便宜,每瓶元、60片,在推销员的忽悠下,老人先后买了瓶。实际上眼底黄斑病是一种成因很复杂的病,到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眼底黄斑病与身体缺乏硒元素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指鹿为马的诱销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案例二:“免费旅游?不宰你宰谁!”

年逾七旬的忠叔、王阿姨夫妇,陷入了“道山”淘金店会议营销陷阱。“我们在车站附近碰到“道山”的店员卖优惠油米、鸡蛋,就聊上了。之后他们多次打电话请我俩参加活动,组织去惠州的一个景点旅游。”王阿姨说,旅游的第一天晚上,“道山”就组织了一场多人的营销大会。会上自称是营养师的女人给老人们看病,当晚王阿姨两口子就被兜售了10多万元的保健品。此后,“道山”又连续组织了好几次会议营销,老两口前后买了他家30多万元的保健品。

案例三:“健康讲座?推销产品“捞”为真!”

“我们家老太太都把听课当成工作了。”说起“会销”的危害,李先生满肚子苦水。李先生的母亲今年60多岁,最近迷上了参加“健康讲座”,每天6时就开始上课,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比学生还准时。李先生母亲参加“健康讲座”最早是因为可以领鸡蛋、领奖品,后来就开始迷信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每天听课的老人有多个,有的老人腿脚不好,一瘸一拐地坚持去听课。”李先生说,“健康讲座”曾宣称不卖产品,但打着“为了老百姓的健康搞促销”等旗号,还是让许多老人拿出了数千、上万元购买了健康疗养椅、松花粉等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

案例四:“比子女还亲?亲情的背后是营销!”

退休老人刘先生今年70多岁,过去五年已花了十多万元购买保健品。为阻止父亲买保健品,女儿刘小姐无奈请了长假,在家守着父亲。“把他锁在屋里也不管用。”刘小姐说,一次,父亲委托保姆邮寄1万元到北京某保健品公司,保姆把此事告诉了刘小姐,钱被中途拦截了下来。刘先生知道后大发雷霆,竟然买了机票一个人跑去北京去送钱。刘小姐跟了过去,找到父亲后,两人前往宣传单上的收款地址,结果发现那里压根没有保健品公司。卖家大搞亲情营销,让老人转移情感危机。赢得老年人信任,以致老人反而不信子女。

案例五:“治病?根本不管用!”

黄小姐的父母高校退休老师,近日,黄小姐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母亲和两名年轻女子在银行欲取3万元现金,银行人员怀疑老人遭遇了诈骗,就报警阻拦。在派出所,老人却坚称是自己愿意掏钱购买保健品,派出所只有放行。没想到刚出派出所,两名女子带着老人直奔另一家银行ATM取款机取走了3万元。黄小姐叹气说,“谁也拦不住。”现在母亲把保健品“当药吃”,医院、只信保健品的地步。

什么是“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

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就是不法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消费者的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后,然后从中确定出所要针对的目标消费者中老人年。利用租用酒店、宾馆等场地、运用组织会议的形式、并结合各种不同的促销手段去非法推销保健食品(食品或其它电子产品等),比如免费体验、夸大功效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销售保健食品的一种营销模式。

常用的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的招数

1.先免后加

先免费,再宰你,加价推销。

2.免费旅游

高价推销保健食品,送礼品,免费旅游。

3.名医义诊

冒充“名医”,夸大病情,推销保健食品。

4.免费体检

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实则又一个上钩的。

5.健康讲座

健康讲座为假、举手之“捞”为真,销售保健食品。

6.感情推销

像子女一样嘘寒问暖推销保健食品。

7.夸大功效

打着高科技秘方的牌子,夸大产品功效和适用范围。

8.饥饿营销

以数量有限,机会难得的措辞诱骗老年人争先付费订购。

9.接收高价

贵的才是好的?错信的话,把一辈子的辛苦钱搭进去了。

如何识别是否是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具备保健功能,不能代替药品,无治疗作用。故宣称可以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骗人的。凡是广告宣传声称保健食品有治疗作用或者治疗效果,都是不真实的,也是违反有关的法律规定的。目前在保健食品消费方面主要存在保健食品能治病、保健品与药品同用、盲目相信产品的广告宣传、吃保健品可以代替忌口、保健食品吃多了没事、保健食品能治百病等六大误区。

2.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

采写:麻城广电全媒体记者江灵芝网络综合

编辑:何莲王露

编审:周东

投稿邮箱:

qq.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fengchao.com/hbys/202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