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社区有一套慢病管理方式来监管,然而,针对眼部的疾病,医院里,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为此,上海先行先试,针对容易致盲的眼部疾病开始实施慢病管理,8月6日下午,上海市首家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医院揭牌成立。中心将建立标准化的眼底病规范诊疗流程,实现“检查完整化、治疗标准化、随访规范化”,提升常见眼底病的诊疗和服务能力。
ab9ffeaa9e15.mp4
开创沪上眼部疾病慢病管理新模式
以往,眼病患者看病回家后,由于缺少慢病管理体系来支撑后续的服务,发生致盲的案例不在少数。“光明中心”对患者的追踪管理,医院在眼病管理方面的服务能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的眼底疾病致盲率。
医院眼科主任陈吉利介绍:“光明中心的建立,医院的短板,特别对慢病管理、随访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常见的眼底疾病致盲率排前四位的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脉络膜新生血管’,这些病我们应该用慢病管理把它管理起来。‘光明中心’建立后,让我们有了一套后台的系统,会主动提醒患者,平时该注意些什么、什么时候该去复诊、什么时候该吃药,把这些病人纳入慢病管理中,提升医疗服务的能力。”
近年来,眼底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眼底病已是不可逆盲的首位病因,患者占全部致盲眼病患者的50%以上,已经严重威胁国人的眼部健康。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携手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落地“光明中心”项目。“光明中心”内,有国家标准化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认证的专家医生,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保障,配备眼底病专属护士,以及高标准的检测设备包括眼底照相机、眼压计等眼病筛查和治疗设备,让患者可以在这里实现“检查、诊疗、疾病教育”的一站式服务。
设备精良手段齐全,托底致盲疾病
医院医院,为何能获批国家级“光明中心”项目?院长陈俊峰告诉记者:医院眼科开展对各种眼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白内障复明手术、青光眼手术方面已形成特色,并常规开展玻璃体切割、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手术,每年完成一千多例大、中手术,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等眼底病,干眼病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同时,医院在国内外已率先将眼底照相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落地,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临床一线,实现了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眼底照相ai筛查到如今的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加眼底照相双模态ai筛查的“双级跳”,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有了质的飞跃,让更多患眼底疾病的社区居民实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近两年,先后为多名社区居民提供了糖网和眼底慢性病筛查,不仅降低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患病率、致盲率和病人的医疗负担,还大大降低了社区居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现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了医联体分级诊疗效率,真正使慢病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与实惠。医院眼科也因此先后荣获“静安区科技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作为上海市第一家“光明中心”项目落地医院,院长陈俊峰信心满满:“我们期待与一院眼科在医教研上深度合作,以“光明中心”项目为抓手,着力把医院眼科打造成上海市首屈一指的区级医疗眼科中心,造福更多眼疾患者。”
(通讯员:喻文龙)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