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约有万黄斑病变患者,每年约有50万人因黄斑病变致盲。黄斑病变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损害中心视野。黄斑部病变已成为成人失明第三大的主因。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发展,现代人的用眼习惯已经大大改变,近视程度的加深会增大黄斑部病变发病机率。
什么是黄斑变性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主要承担分辨物体的颜色、精细形态、明亮程度及探测物体的距离和追随物体的运动等,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黄斑病变病理特点为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营养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黄斑病变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变性、黄斑囊样水肿、黄斑裂孔、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等。这里我们主要展开讲讲近视性黄斑变性。
近视性黄斑变性见于高度近视。这是因为高度近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也会进行性变长,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将产生后巩膜葡萄肿,同时,也会在黄斑部玻璃膜线样破裂产生黄白色条纹状的漆样裂纹、中心凹下出血、黑色类圆形微隆起斑及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等。并且,由于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变性改变,玻璃体液化及劈裂,高度近视容易产生黄斑裂孔,继而发生视网膜脱离。
因此,高度近视需要每年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高度近视的眼球病理
高度近视典型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高度近视的角膜后弹力层可能破裂;巩膜变薄是近视的病理改变特征之一;高度近视的睫状肌体会明显缩小;高度近视的玻璃体会产生变性、液化,正常网架结构破坏,灰色纤维及空泡增加,周边可能发生粘连,后部出现脱离;脉络膜会进行性萎缩与变薄,而脉络膜病变多先于视网膜病变前发生;高度近视由于眼球会向后伸长,视盘周围的脉络也随之受到牵引,从视盘旁脱开,导致视网膜外层及色素上皮缺如处巩膜暴露,会形成白色弧形斑;视网膜萎缩及变性,而萎缩、变性及牵引又会引起视网膜裂孔及脱离,同时,高度近视者的眼球血管壁的变化很大,早年(3-40岁)可出现视网膜动脉和小动脉肌肉层显著变薄,脉络血管闭塞,以及脉络膜——视网膜广泛性萎缩及变性。
正因为高度近视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所以定期的眼部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1、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让眼睛过度劳累;
2、保证足够长的户外时间;
3、不要在震荡、晃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条件下阅读或看电子设备;
4、平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平衡饮食;
姜彩辉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集团河北省区常务副总院长
医院集团河北省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院集团学术委员会委员;
医院集团河北省眼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原北京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
北京市医学会鉴定专家;
主攻方向是外伤性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视网膜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杂眼外伤等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主编专著一部,副主编一部,副主译一部,参编其他专著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