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结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黄斑部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种改变更为明显。玻璃膜疣也见于正常视力的老年人,但由此继发的种种病理改变后,则导致黄斑部变性发生。或者引起Bruch膜本断裂,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破裂的Bruch膜进入RPE下及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由于新生血管壁的结构异常,导致血管的渗漏和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确定,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营养障碍、中毒、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全身性疾病等有关。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
本病为黄斑部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结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residualbodies)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黄斑部结膜与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种改变更为明显。玻璃膜疣分为硬性、软性、融合性、钙化性4种。
玻璃膜疣分为硬性、软性、融合性、钙化性4种。玻璃膜疣也见于正常视力的老年,但由此继发的种种病理改变后,则导致黄斑部变性发生。
老年性黄斑变性容易导致的并发症
老年性黄斑变性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异常的新生血管在黄斑部的视网膜下生长,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通过Bruch膜的裂口而扩展,于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或神经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或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与脉络膜之间增殖形成。它较多见于黄斑部,因而严重损害中心视力。
本症极为常见,目前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年Sattle在正常成人眼的组织学检查中就注意到有一半的人视网膜的周边部与Bruch膜之间有新生血管Reichling等已证实在眼底的周边部常常出现这类毛细血管网。Friedman等用酶消化技术,发现新生血管出现在锯齿缘区域的Bruch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常见于成人眼,且特别常见于60岁以上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问世以来,临床上对其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对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典型症状
本病分干性与湿性两型:
1.干性老年黄斑变性
双眼常同期发病且同步发展。本型的特点为进行性色素上皮萎缩,临床分成两期:
(1)早期(萎缩前期)中心视力轻度损害,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视野可以检出5~10o中央盘状比较暗点,用青、黄色视标更易检出。o线静态视野检查0o两侧各5~10o处视敏感下降。Amsler方格表检查常为阳性。偶有大视或小视症。
(2)晚期(萎缩期)中心视力严重损害,有虚性绝对性中央暗点。检眼镜下有密集或融合的玻璃膜疣及大片浅灰色萎缩区。萎缩区境界变得清楚,其内散布有椒盐样斑点,亦可见到金属样反光。
萎缩性变性发病缓慢,病程冗长。早期与晚期之间渐次移行,很难截然分开。加之个体差异较大,所以自早期进入晚期时间长短不一,但双眼眼底的病变程度基本对称。
2.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本型的特点是色素上皮层下有活跃的新生血管,从而引起一系列渗出、出血、瘢痕改变。临床上分三期。
(1)早期(盘状变性前期)中心视力明显下降,其程度因是否累及中心窝而异。Amsler方格表阳性。与病灶相应处能检出中央比较暗点。
(2)中期(突变期)此期主要特征为黄斑部由于新生血管渗漏,形成色素上皮层和/或神经上皮层浆液或/和出血性脱离。视力急剧下降。
(3)晚期(修复期)渗出和出血逐渐吸收并为瘢痕组织所替代。此时视力进一步损害。眼底检查见有略略隆起的团块状或形成不规则的白色斑块(血肿吸收过程中呈红黄色)。斑块位于视网膜血管下方。在斑块表面或其边缘往往可见出血斑及色素斑。在部分病例,当出血及渗出被瘢痕所替代之后,病变并不就此结束,而在瘢痕边缘处出现新的新生血管,再度经历渗出、出血、吸收、瘢痕的过程。如此反复,使瘢痕进一步扩大。因此,这类患者的长期追踪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预防
(1)避免长期过量接触辐射线:长期接触长波紫外线辐射,可导致慢性蓄积性晶状体损伤,诱发或加速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生成和发展,所以要避免在强烈的阳光、灯光或其他辐射线照射下工作和学习,在户外活动时,应戴有色眼镜,以防辐射线直射眼睛。
(2)避免过度视力疲劳:用眼应以不觉疲倦为度,并注意正确的用眼姿势,距离、光源是否充足等每用眼一小时左右,让眼放松一下,如闭眼养神、走动、望天空或远方等,使眼得到休息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中阅读和工作。
(3)保持心情舒畅:要避免过度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全身气血流通顺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这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康复,同样很重要。
(4)坚持定期按摩眼部:可做眼保健操进行眼部穴位按摩,如按摩睛明、横竹、瞳子骨、太阳、医风等穴位通过按摩,可加速眼部血液循环,增加房水中的免疫因子,提高眼球自身免疫力,从而延缓晶体混浊的发展。
(5)注意饮食的宜忌: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产生与晶体内缺乏维生素C、B6、氨基酸、某些微量元素有关,应多食富含上述物质的蔬菜、水果、鱼、肉(动物肝脏)、蛋类食物,少食辛辣香燥、油腻难化之品,并戒烟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