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简介:余国俊,四川省名中医,擅长治疗肺、胆、胃、妇科疑难病。代表作《名师垂教》、《我的中医之路》。
当实践与书本“冲突”之时
——“白术通大便”的启示
我们在临床遇便秘患者,常运用魏龙骧老中医“白术通大便”的经验,取效甚佳。如:患者赵某(病历号:),教师。素有陈旧性肺结核,服抗痨药物时,常伴见大便干结如羊粪,或有便意感而虚坐努责。曾用大黄、芒硝之类泻下;麻仁、当归之类润下,但始终排便困难。来诊时辨证改用:白术60g,生地20g,升麻5g,二剂便通。
回忆《伤寒论》条桂枝附子汤证:“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诸家对此解释不一:有说白术祛湿,湿去津还;亦有改原文为:“大便溏,小便不利”以图自圆其说者。看来,这可能是仅从书本上求答案的结果。魏老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道出了“白术通大便”的机理。他说:“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但临床传统也常用白术于泄泻患者,其理又何在?是否可以推测:白术少量则健脾止泻,大量则运脾阳而通大便?是否可以从白术用量多少的“双相调节”作用来探讨这一问题。
《中医杂志》鼓励各地老中医把自己的“绝招”献出来。通过“白术通大便”的启示,使我们体会到:老中医经验,只要是临床有效真实记录的“绝招”,都应实事求是地整理。尽管某些经验用现代科学一时还不能解释,甚至运用中医理论还暂时解释不清楚;但只要在临床上确实治好了病,即应整理刊出,让广大读者来验证。不应以解释不通而视为糟粕,或者为了自圆其说而使其案例失真。
一首“自拟方”的利弊分析——决明子降血脂的临床验证
决明子,传统用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近代已证实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笔者经临床验证发现,血脂过高而平素大便干燥或偏干者,重用决明子,其胆固醇可较快地降至正常,同时兼能降低甘油三酯,唯其作用不显著,不能降至正常而已。
决明子降血脂的这一功效,其机理似可用“降脂泄浊”四字来概括。笔者数年前曾自拟了一首降血脂的专方:生决明子30g,生山楂、葛根各20g。本方以决明子降脂泄浊为主,辅以生山楂化瘀消脂,葛根升清气(清气上升,脂浊易降)。曾验证过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6~67岁)。这些患者平素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唯在例行体检中查出血脂过高。验证结果:服药20~60剂后,22例胆固醇降至正常,甘油三酯降低1.05~2.08mmol/L。其余8例因服药数天或十余天后大便稀溏或泄泻而辍服,未予复查。
观察验证结果,22例胆固醇降至正常者,其共性是平素大便干燥或偏干;而8例服药后大便稀溏甚则泄泻而辍服者,其共性是平素大便正常或不成形。可见本方取效的关键在于大便之干与不干。盖因决明子性本微寒,其降脂泄浊之良效,或与其润肠通便之降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故而只适用于血脂高而肠燥津乏之人。
这就说明,中医在无显证可辨而采用“辨病治疗”降血脂之际,务必首先考虑体质因素,而不能盲目套用具有降脂作用的单味药物或专方。若患者平素大便偏干,而又有显证可辨者,则宜本方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我曾治过两种证型:①肾虚肝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烦躁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稍数,本方合滋水清肝饮化裁;②痰热扰心:胸闷,心烦,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方合黄连温胆汤化裁。若显证基本消失而胆固醇仍偏高者,可单用本方徐图之。
如何“锁定”高效药物——车前子治中心性视网膜炎
车前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寒,归肾、肝、肺经。传统用于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笔者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推重车前子,主要取其独特的渗湿利水之功。若加入辨证方药中(30~60g,包煎),可以较快地消除眼底黄斑区的水肿。
众所周知,中心性视网膜炎作为一种难治性眼病,其病机虽涉及肝肾,但其病位主要在眼底黄斑区,其主症是黄斑区水肿。
现代中医眼科学认为,黄斑区属脾,其水肿自应责之脾为湿困。故治疗大法为渗湿利水以消除水肿。而渗湿利水之药物比比皆是,何以独重车前子呢?笔者体验,车前子渗湿利水的作用较为独特——既能消除蕴蓄于目系的水湿,又能引肝肾之阴精上注于目。若此利水与养阴两擅其长,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的渗湿利水药物,实不多见。
年6月曾治谭某,男,44岁,视物变形变小,眼前出现黑影三月余,眼底镜检查发现黄斑区水肿,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迭用维生素、肌苷、赖氨酸、丹参片等,以及中药三仁汤合驻景丸,四苓散合防己黄芪汤等,效不显。其人面色少华,短气,疲乏,易感冒,舌偏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腻,脉弱。拟诊为气虚血瘀湿阻,用《医林改错》黄芪赤风汤加味:黄芪60g,赤芍6g,防风6g,白术30g,车前子60g(包煎)。服6剂,视物变形变小、眼前黑影等症显著减轻,连服15剂,一切症状消失。经复查,黄斑区水肿完全消退。续服补中益气丸2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年9月又曾治黄某,女,18岁,视物变形且模糊不清2个月,心烦,月经提前,小便黄少,口干,舌红,苔黄薄腻,脉弦略数。辨证为阴虚肝郁,湿热内蕴,予育阴利水、疏肝清热之猪苓汤合丹栀逍遥散加车前子30g,丹皮15克。栀子15克,柴胡18克,白芍20克,当归2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薄荷10克,车前子30克。连服26剂而诸症若失。(需对症个体,用方请咨询中医师)
长按添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