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医生的临床日常工作中,OCT是一种常规的检查手段。它具有无创、安全、快速、清晰,方便重复检查的优点好,但其也有不足:检查范围小、不能显示血流充盈的过程,不能计算血流重影的时间,不能评价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
FF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OCT不能显示血管的不足,但FFA只显示浅层血管丛。
而OCTA可以显示浅层又可以显示深层血管网。在很多视网膜疾病中,视网膜深层血管层似乎更容易或者更早受累。
在全国眼科年会第二天的[中印论坛]India-ChineseForum上,医院的俞素勤教授作了《HowOCTAchangedourdailypractice》的专题报告。
目前在临床上,OCTA已经在以下各个疾病中显示其清晰、灵敏的成像特点。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
Dry/Wet,PCV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病理性近视(PM)
多灶性脉络膜炎(MFC),可以帮助鉴别两种病例改变:到底是炎症还是CNV?
各种原因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2型(MacTelType1,2)
镰状细胞黄斑病变(SickleCellMaculopathy)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Retinopathy)
虽然OCTA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检查范围小、不能显示血流充盈的过程,不能计算血流充盈的时间,不能评价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
但OCTA在不同层次视网膜和脉络膜对血管层的显示为临床医生的日常诊治带来了很多方面,主要包括:
1、改变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2、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3、优化患者看病的流程
过去,患者就诊需要做视力/眼压检查、扩瞳看眼底、彩照、自发荧光、OCT,需要时做FA/ICGA造影,最后由眼底病专家诊治
现在,OCTA可以简化流程,新患者就诊做视力/眼压检查、OCT+OCTA,就可以直接由眼底病专家诊治,省去了扩瞳眼底和彩照的步骤。
4、重新设计治疗方案,规划随访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随时监测患者CNV的面积和活动情况,方便制定随访计划,是需要继续打药,还是随访观察。
对于AMD的患者,初诊患者只需要用OCT+OCTA判断网膜下/内积液,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并且观察和其CNV的情况即可制定随访计划
而对于复诊的患者,以往的OCT只能观察到网膜下/内积液,而OCTA则可直观判断CNV的变化情况
综上,OCTA可以优化患者的诊治、随访程序,方便眼科医生的临床工作。
来源:CCOS
MCC批号LUC有效期-09-18,过期资料,视同作废
本账号/本篇内容仅用于专业医学人士信息交流目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