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在看文章之前,请点开音乐,愿你的生命活成天籁!在这个全民“刷屏”时代,各类屏幕充斥眼球,广泛存在于电子设备中的“蓝光”正在严重危害我们的“心灵之窗”。尤其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孩子们,个个都离不开手机、IPAD,很多都早早戴上了眼镜。
自去年疫情以来,一大批线上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家上网课的学生越来越多,长时间刷屏用眼过度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率大幅攀升。
每两个孩子就有一人近视
据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会数据,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与年相比,疫情期间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11.7%。
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患者还在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这个数目令人触目惊心。
警惕!蓝光“杀手”
蓝光是波长为-纳米的高能量可见光,它不特别刺眼,但是穿透力很强。
蓝光会穿透角膜和晶状体到达视网膜,造成视网膜损伤。
在视网膜中央,有一片微小但聚集大部分感光细胞且主导中心视力的黄斑部(maculalutea),其作用在于将进入人眼的影像、色彩及形状等细节转化为大脑可识别的有意义的信息。
每当我们睁开眼睛,光线就直射入黄斑部。黄斑区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问题出现。
蓝光对眼睛的损伤是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蓝光会使黄斑区毒素量增高,损伤视网膜细胞,诱发黄斑变性的可能性会增高,同时还会导致白内障,引起眩光等问题。
高能蓝光的损害作用是一个连锁反应,先引起光敏感细胞死亡,再引起视网膜黄斑变性,继而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而且这种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在黑暗的光线下看手机、玩IPAD,时间久了感觉眼睛会流泪,而且觉得视力受到影响,这就是蓝光的慢性损害造成的。
蓝光对眼睛的危害程度因年龄而异,6-19岁为80%-90%、20-39岁为60%-70%、40-60岁约50%。其中孩子眼睛大多在6岁发育完成,19岁前的孩子接触LED等设备尤其要注意蓝光防护。
防蓝光眼镜/贴膜靠谱吗?
很多家长误以为给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或是给电子设备贴上防蓝光保护膜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的作用并不大。
据权威机构测试,市面上大部分标称防蓝光的手机贴膜的确具有一定程度的蓝光减损能力,但是蓝光减损的数值各有不同,最小蓝光减损能力不到10%,最大能够达到蓝光减损近30%,作用有限。
如果我们过度屏蔽蓝光会引起物体颜色偏色,甚至可能导致人对于外部环境颜色感知出现错误。如果长期不当使用防蓝光眼镜,会让眼睛处于色偏的状态,这样反而可能会产生视疲劳。
EYE护视力这样做
1、屏幕和面部保持一个舒适而且适合的距离(基本上与我们手臂的长度接近),同时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距离越来越近。不要在黑暗的环境下看很亮的屏幕,特别是手机屏幕。
2、避免长时间刷屏,每隔20分钟就休息20秒,看着远方或20英尺(约为6米)之外的东西。做眼保健操放松眼部周围的肌肉,除此之外多闭眼转动一下眼球,都可以帮助眼睛放松。
3、建议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
4、中小学生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视力筛查,一旦发现近视,要及时进行科学矫正。
5、保证日常多种营养摄入,适当补充叶黄素、玉米黄素等护眼营养素,有益眼睛健康。
叶黄素酯蓝莓固体饮料
富含四大护眼因子用心呵护眼睛健康
“眼黄金”--叶黄素酯
叶黄素(酯)是视网膜黄斑点色素的重要构成,能吸收强损伤视网膜的蓝色光线。[1]
叶黄素酯的稳定性优于叶黄素,它在人体内可自然分解转化为叶黄素,具有保护视力,缓解视疲劳等作用。
“天然抗氧化剂”--虾青素
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是目前人类发现的自然界强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比β-胡萝卜素高约10倍,比维生素E高约倍,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侵害。[2]
“美瞳之果”--蓝莓
蓝莓果中不仅富含蛋白质及钙、铁、锌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而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花青素、鞣花酸和紫檀芪等,有较强的抗氧化和营养保健价值。
研究发现,蓝莓果中所含的花青素具有活化和促进视红素再合成的作用,有助改善视力。[3]
“抗辐射因子”--阿萨伊果
阿萨伊果中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等功能因子,与虾青素、蓝莓协同作用,保护眼睛免受辐射伤害。[4]
四大护眼因子协同作用,给眼睛更多营养更多关爱。每天一杯,用心呵护孩子的美好“视界”!
营养科普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摘取自网络和营养科普类相关书籍及文献,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相关内容不代表产品功效。
参考文献:
[1]尤新,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护眼功能,《中国食物与营养》年07期
[2]高桂玲,成家杨,马炯,雨生红球藻和虾青素的研究,《水产学报》年02期
[3]韩鹏祥,张蓓,冯叙桥,黄晓杰,李萌萌,杨方威,蓝莓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食品工业科技》年06期
[4]楚海云,张文高,巴西莓(阿萨伊果)国内研究进展及其食疗药膳应用探索,《年中国药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年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感谢阅读,好友们在阅读欣赏完后,请记得右下角点个,
在右上角点(...)分享给朋友或者朋友圈,那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传递美好,手留余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