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会带来眼底方面的变化。
视网膜相应的变化:
豹纹状眼底,随着眼轴的拉长以及眼球的扩张,眼球壁组织越来越薄,表现为脉络膜血管退行性改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进行性变薄、萎缩,透过视网膜见到脉络膜膜大血管结构及血管间隙的色素区。出现弧形斑,周边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脱离,视网膜点状出血,黄斑变性,Fuchs斑(新生血管出血),视网膜黄斑劈裂、裂孔,视网膜脱离。
后巩膜葡萄肿,由于眼轴延长,巩膜中胶原合成分解紊乱,巩膜变薄而不能抵抗眼压,出现后巩膜葡萄肿。会导致矫正视力差,视野缺损,中心视力下降。
视疲劳
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闪光感,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
视觉改变
矫正视力进行性下降,视物遮挡,视物变形,重影,对比敏感度下降,色觉异常,蓝色和黄色异常,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可出现红色色觉异常,暗适应功能异常,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
白内障
高度近视的患者眼内营养,晶状体副囊膜通透性改变,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浑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白内障,后囊性白内障。
青光眼
高度近视牵拉巩膜变薄,使眼内压力变高,常常无明显症状,因为近视度数是逐渐的加深,一旦发现是晚期,是正常人的6~10倍。
这只是高度近视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比正常人发生的概率要高,但不一定会出现。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儿童青少年控制近视加深的速度,要控制眼轴的增长。
眼轴增长直接影响眼部的改变,尤其是眼底变化。
重视眼底的检查,不能忽略周边视网膜的变化。
近视眼患者不能忽视眼底检查,勤检查,不要佩戴低矫眼镜。
视功能问题可以通过视功能训练改善。
不能只配眼镜而忽略其他眼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