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敏感而脆弱,要想在不到两平方厘米的眼睛上实施手术,需要眼科医生过硬的技术和精准的诊断。眼外伤在我国是常见的致盲眼病,累及视网膜的眼外伤手术非常复杂,且难度特别大,但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副院长陈浩宇教授却从不惧这块“硬骨头”。
年,由于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眼科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年仅37岁的陈浩宇站上了亚太眼科学会年度大会的舞台,捧回了“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的牌匾。不仅如此,他还在眼科界被誉为医、研、教全能的“三栖”专家,成为国内眼科界的佼佼者。
他坦言,自己是一个“不满足”的人,“医学是一个不完善的学科,需要医生不断探索和提升”,正是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他一路向前,不断进步。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通讯员邓丹丹
痴迷于在未知中寻找答案
陈浩宇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院内办公楼门口有一副对联——“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据闻是上世纪20年代时任孙中山秘书、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先生所题,陈浩宇说,“我们不能像伟人一样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但至少一个人的命运因我而改变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初心,在眼科界的医、研、教这条路上砥砺前行。他喜欢钻研各类医学文献和数据,并通过分析、实践、再实践、再总结等方式,不断寻找答案。
例如,外伤性黄斑裂孔这种眼疾病,其治疗方法在医学界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保守治疗可通过裂孔的自行愈合达到部分解剖和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有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眼内气体填充、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等方法。
研究表明,大约有1/3的患者可以自己愈合,有2/3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那么,该如何判断手术与否;什么样的条件下,患者可自愈……为了寻找答案,为医生在临床上做出准确判断提供参照,陈浩宇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将论文发表在国外眼科学核心期刊上,在同行中广受好评。
当医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从医17年中,有一例患者让陈浩宇印象非常深刻。
年7月,陈浩宇随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援藏医疗队前往林芝义诊。他接诊的其中一位患者,是45岁的布吉江村。
布吉江村家住西藏自治区左贡县的一个偏远农村,患病前靠开小面包车载客维持生活。几年前,布吉江村右眼突然失明,左眼视力也开始出现模糊的状态,虽然穷尽所能遍寻当地的藏医、西医,都表示回天乏力。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方便看病,布吉江村夫妻俩不得不在西藏林芝开一间小杂货铺,一边讨生活一边继续寻医。得知有医疗队过来义诊后,布吉江村来到驻地找到陈浩宇。
经仔细检查后,陈浩宇发现布吉江村患的是玻璃体积血,具体病因不明,右眼因未能及时治疗已经失明,左眼视力也渐趋低下,需做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才能提高视力。
但是,当时西藏的医疗条件完全无法支持这台复杂且难度较大的手术,陈浩宇告诉布吉江村,可以到距离林芝很近的成都做手术,也可以到汕头来找他。陈浩宇给布吉江村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
让陈浩宇感到意外的是,布吉江村真的来汕头了。他的妻子牵着他,从林芝坐一天的车到拉萨,又在拉萨上车坐两天多的火车来到广州,又从广州坐车到汕头……布吉江村看不见,他的妻子就一路牵着他慢慢的走。
陈浩宇专为布吉江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治疗方案,术后的第二天,布吉江村的视力就已经恢复到0.2,出院的时候,布吉江村的视力达到0.7,夫妻二人特别开心。布吉江村出院回藏后,在故乡林芝和亲朋好友中奔走相告他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重获光明的过程,到处传颂为他亲手操刀的陈浩宇医生。
这件事情,给了陈浩宇很大的触动。他说,正是因为能帮助到患者,让他觉得当医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他希望能“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而这也正是他的座右铭。
单人年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台
作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现任眼外伤专科和玻璃体视网膜二科主任,陈浩宇擅长各种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杂眼外伤的诊断和治疗,其开展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多点阵列激光、光动力学疗法等手术,完成微创玻璃体手术、白内障手术例。
慕名求诊的省内外患者络绎不绝,一年下来,陈浩宇的门诊接诊量达人次以上,年手术量超台,其中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就有多台,这在国内同行中属个中翘楚。
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要做手术出门诊、做科研外,陈浩宇还要兼顾教学工作,记者采访当日,就有一位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想请教他,早上才刚看诊了60多位门诊患者的陈浩宇,又牺牲掉午休时间为学生答疑。
对此,陈浩宇并不觉得辛苦。他表示,希望可以尽快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赶快成长起来,一起探讨课题、一起做研究。
“念书的时候,课本上教的知识仅能应付最基础的工作。真正面对病人时,每天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可以依托某个老师课上教授的经验解决;或者联想到某次学术会议,某个教授分享的经验可借鉴;有些尚不知答案的,可通过互联网检索、查找文献,获得解答;还有一些问题,在整个学术界仍属未知,这就有待一批又一批的医生一齐努力。”陈浩宇说。
■简介
陈浩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副院长。
近10年来,陈浩宇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77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34篇。
任BMCOphthalmology的associateEditor,担任Ophthalmology、IOVS等30份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常委兼青年医师专业组副组长,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和扬帆计划,获得年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在眼科界被誉为医、研、教全能的“三栖”专家,成为国内眼科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