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师喜欢喝茶,最近一段时间方老师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倒茶时会把茶倒在茶杯外面,需要再凝神才能准确倒入杯中,有一次还因此烫了手。
方老师精于立体的概念,一天顿悟:人视觉的立体感来自两眼的聚焦,莫非自己有一眼视力出了问题?马上睁一眼、闭一眼试验,果然发现右眼的视野中心有一黑影挥之不去。方老师自己发现了眼睛的问题,他想:大概是白内障吧,障者、遮挡之意也,眼前的黑影不就是障吗?
医生查得很认真,最后告诉他患的不是白内障、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毛病。方老师没听说过这个病,便请教如何治疗?医生说:此病发现已晚,属干性黄斑变性,己无治疗之法,唯需防范另一眼亦发此病。方老师又请教如何防范?医生说:勿吸烟、勿过多暴露于紫外线下,别无其他。
忽而想起曾有一学生毕业后考进医科大学,医院眼科工作,並已晋升主治医师之职。于是便选了一个没课的日子,前去寻访。
医师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旧称“老年黄斑变性”,因多见于老人、故名,不过近年发现中年人亦有患此病者,故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表示此病与年龄的增长有关,並不仅见于老人,但确以年老者患此病多。
眼科医生打开电脑,显示了眼球的解剖图给方老师看,并介绍道:视网膜是眼球后部的视觉细胞所在之处,光线进入,由视觉细胞接受,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形象,人便感知世界之五彩缤纷。黄斑是视网膜中视觉细胞最为集中之处,若此处受损,则不能感光,因而在视野之中心便会出现一个盲区,若有黑影遮挡,其实是此处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衰亡,以致不能感光之故。
“怎么会发生这个情况呢?”方老师问。
眼科医师说:年龄大的人视网膜下往往有些新生的血管,而此种血管多不健全,易于渗血或破裂出血,一旦渗血或出血便会使这部分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受损乃至衰亡。若发生在黄斑部便使视力受损,称之为“黄斑变性”。此种在血液渗出期的黄斑变性称为“湿性黄斑变性”,日久血液吸收后留下的纤维素等使这一区域疤痕化,便称之为“干性黄斑变性”。
“这病无法治疗吗?”
医生说:若为“湿性黄斑变性”可用抑制新生血管之药物注射,有一定疗效,亦可采用激光封闭出血之新生血管亦有效。
该眼科医生道:“此病的发生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增高,若有糖尿病应控制好糖尿病、若吸烟应戒烟、避免阳光暴晒。多吃些如深色蔬菜、玉米、猕猴桃等富含叶黄素的蔬菜、水果。关键是一旦发病要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一词引起方老师的注意,医院就诊时,医生不是说“发现已晚、无治疗之法吗”。如何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呢?
医生从办公桌抽屉里取出一张印有许多细密的小方格的纸交给方老师。方老师是教几何的老师,一拿到这纸便本能地看出,印的是每格2.5毫米平方的细密的方格纸。医生道:“这表名为阿姆斯勒表,检查时睁一眼闭一眼地用单眼观察表格的中心部位,如见这方格扭曲变形或是中心部位有一黑影遮挡,便有可能是患了此病,医院查治”。
方老师本以为要早期发现此病,或需验血、照X光之类,不想却有如此简单之法。随即一试,果然用右眼观察时可见中心部位有一黑影,而左眼则无。便道:“这方法简单易行,应该多推广才好”。医生道:“老师说的极是,如今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这病发生率明显增加,在美国此病已成老人主要的致盲原因……”
我国人口寿命延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亦在不断上升。如今科技进步,此病早期可治,早期发现之法仅是“睁一眼、闭一眼”地看一方格纸,所谓“举手之劳”亦不需要,实在是应该引起中老年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