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oedema,DMO)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非常常见,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A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前ETDRS研究组根据传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微血管瘤周围血管渗漏引起的DMO分为局灶、弥漫性,但在临床上在一定程度上难易实施,且不同亚型的DMO对于抗VEGF治疗的反应有何区别,医院的KanminXue等人进行了以下研究:
1、根据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DMO分类
2、基于OCT检查,评估不同亚型DMO对抗VEGF治疗的反应
那结果如何?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新分型如何分类
基于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DMO分为3型:
A型:黄斑处微血管瘤引起的渗漏导致DMO,此型约占1/2,黄斑水肿一般局限在黄斑中心凹6mm以内
B型:有意义的(10%整个视网膜面积)外周视网膜缺血(红线标示)相关的黄斑区大面积渗漏,导致DMO,此型约占1/3,大部分黄斑水肿范围一般超过黄斑中心凹6mm
C型:新生血管渗漏,导致DMO,大部分黄斑水肿范围一般超过黄斑中心凹6mm(77%)
同时做OCT检查可除外机械因素引起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例如VMT、ERM等。
以上不同亚型对于抗VEGF治疗的效果有何差异呢?
所有3型对于抗VEGF治疗都反应良好,且有大面积外周视网膜缺血患者比单纯微血管瘤引起的DMO,对抗VEGF治疗效果更好。
展望
传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指导的全视网膜光凝随后跟进抗VEGF治疗可以减少DMO的复发率,那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指导的全视网膜光凝随后跟进抗VEGF治疗是否可以延长抗VEGF治疗的维持时间,有待下一步进行研究。
原文:
BrJOphthalmol;:–.doi:10./bjophthalmol--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