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显示,每天食用富含硝酸盐的绿叶蔬菜,有助于降低患老年黄斑变性的风险。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常见眼部疾病,早期症状为视力下降,晚期则表现为视野中心出现暗点、视物模糊,严重者会失明,是造成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澳大利亚韦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对名49岁以上澳大利亚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研究,并与此前相关研究获得的大量数据相结合,结果发现,每天摄入毫克至毫克蔬菜类硝酸盐的人同摄入少于69毫克的人相比,患黄斑变性的风险降低35%。
领导这项研究的巴米妮·戈皮纳特说,食用富含硝酸盐的绿叶蔬菜,可能是降低黄斑变性患病风险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这项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富含硝酸盐的蔬菜有菠菜和生菜等,每克菠菜含大约20毫克硝酸盐。
研究人员同时指出,他们没有发现摄入毫克以上的蔬菜类硝酸盐有额外益处,研究也未显示摄入非蔬菜类硝酸盐与降低黄斑变性患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绿叶菜,十种做法口感好
1清炒。
这种方法吃的主要是绿叶菜本身的味道,适用于油菜、小白菜、菜心、油麦菜、空心菜、莴笋叶等。先把绿叶菜洗净切段(尽量切长段),然后热锅下油,油热后投入绿叶菜快炒调味。
2蒜炒。
蒜炒是在清炒的基础上,增加大蒜爆锅环节,吃的是蒜香与绿叶菜的混合味道,特别适用于茼蒿、芥蓝、芥菜、木耳菜、紫菜苔、豌豆苗等有特殊气味的绿叶菜。热锅下油,油热后先放入大蒜(切片或切末)爆香,然后放入绿叶菜快炒调味。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姜、花椒、豆豉、辣椒、辣椒酱等加重调味。
3做汤。
这是最简单的吃法之一,适用于小白菜、木耳菜、菜心、生菜、油麦菜、西洋菜、莴笋叶、空心菜等。水煮开,加入油和盐、姜、葱、鸡精、生抽、醋等调味品调味,放入绿叶菜(菠菜、苋菜、空心菜等要先焯水),快速煮熟即可。
4先焯后拌。
这种方法适合烹制多种绿叶菜,最典型的是蚝油生菜、白灼芥蓝等。水烧开,放入绿叶菜煮熟捞出,沥干水分。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拌以耗油、酱油、芝麻酱、花生酱、辣椒酱、大酱、甜面酱、牛肉酱、蘑菇酱、沙茶酱、海鲜酱等各种酱汁和食用油等。
5蒸。
蒸能减少营养素流失,适合烹制多种绿叶菜,如油菜、茼蒿等。绿叶菜洗净,放入已经烧开的蒸锅中,蒸软后取出,沥干水分,拌以各种自己喜欢的酱汁食用。为了进一步减少营养流失,可以在蒸的时候加入玉米粉、燕麦粉等,或者把绿叶菜切碎与少量面粉和调味品混合,搓成蔬菜丸子,再上屉蒸,有助减少水分流失。
6做沙拉。
这种吃法适用于一些味道较淡的绿叶菜,如生菜、油麦菜、莴笋叶、苦菊等。要注意的是,沙拉酱或千岛酱热量较高,因为它们主要成分是油脂。少量吃是有益的,能促进胡萝卜素、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但大量食用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与蔬菜沙拉相对应的中式吃法是生拌蔬菜,但也要注意油和盐宜少不宜多,醋、姜、辣椒等无油无盐的调味品可以适量多放。
7炒肉。
绿叶菜炒肉是荤素搭配的吃法,适合各种绿叶菜。热锅下油,油热后先放入肉丝、葱姜蒜等爆香,再放入绿叶菜翻炒、调味即可。另一种做法是肉丝或肉片先用水煮熟(或用油滑熟),再与绿叶菜一起下锅炒。绿叶菜炒肉荤素搭配,不但营养更好,而且有肉香,适合不太爱吃绿叶菜的人。
8炒鸡蛋。
绿叶菜炒鸡蛋也是荤素搭配且更为简便的吃法,适合烹制韭菜、菜心、油菜、菠菜、木耳菜、小白菜、茼蒿、小葱和紫菜苔等,韭菜炒鸡蛋最为经典。先把鸡蛋炒好盛出,再起锅放油炒绿叶菜,然后倒回炒好的鸡蛋,翻炒混合调味即可。
9蘸酱。
绿叶菜蘸酱只需清洗,无需烹调。苦菊、小白菜、生菜、油麦菜、芹菜叶、小葱、萝卜缨、萝卜苗、鸡毛菜(油菜苗)、莴笋叶、香菜、苦菜等都适合这样吃。酱汁可选用大豆酱、甜面酱、海鲜酱、虾酱、牛肉酱等。
10做馅。
绿叶菜做馅制作饺子、馄饨、包子、馅饼等,操作稍复杂,但最为可口。菠菜、油菜、小白菜、菜心、生菜、韭菜、油麦菜、芹菜叶、莴笋叶、西洋菜、荠菜等都适合做馅。
绿叶菜最好三天内吃完
绿叶菜最易萎蔫损失维生素,且室温存放增加亚硝酸盐含量,所以最好3天内吃完。将其用软纸包上,装在食品塑料袋里放入冷藏室,注意不要贴近冰箱内壁,避免受冻伤。豆角、茄子、青椒、胡萝卜、白萝卜等蔬菜用软纸包一层,放进塑料保鲜袋里,可以在阴凉处存3~5天。洋葱、土豆、大白菜之类耐储性较好,可在凉爽室温下存放2周以上,但要注意土豆如果不避光冷藏,变青发芽后会产生毒素龙葵碱。
(来源:人民网-吃货指南综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