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可逆转的关键性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引起的病理改变不仅是视网膜病变,而是侵及眼球的各个部位,包括结膜病变、角膜知觉减弱、白内障、前色素膜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屈光和调节改变、眼肌麻痹等。糖尿病病程是DR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疾病。
另外,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肾炎、周围神经病变、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以及眼部因素如近视、玻璃体后脱离(PVD)等都是DR相关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检查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控制DR由非增殖期向增殖期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R在病变早期可无自觉症状,患者视力的好坏并不是判断有无DR的标准。为了尽可能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一经确诊糖尿病就应立即检查眼底,并且每年定期复查1~2次。
根据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水平及既往史(青春期开始时间、肥胖症、肾脏疾病、系统性高血压、血脂水平和妊娠情况等),结合眼科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就可明确诊断DR。
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如需要,应进行前房角镜检查排除房角新生血管)。散瞳后眼底检查是必要的,还需特别注意周边部视网膜和玻璃体。
辅助检查项目包括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相干光断层成像(OCT)、视网膜厚度检查仪、眼部超声检查。眼底照相对糖尿病患者待别是早期患者很必要,可作为基线资料记录患者最初的眼底情况。
FFA是眼底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可动态活体反应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毛细血管渗漏情况、循环情况对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效果进行前后对比,判断其效果、提供补光凝的依据。OCT更为敏感和直观,对诊断黄斑水肿(DME)及追踪观察激光光凝疗效较好。
在DR的诊断中,微动脉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是主要体征(见图)。74.2%的DR患者合并黄斑病变,黄斑病变程度与视网膜其他部位病变可不平衡。
在DR病程任一阶段,血管病变侵及黄斑区,都会引起中心视力下降。糖尿病黄斑病变包括DME、黄斑缺血、黄斑牵拉.。DME占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96.4%。
DR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综合、多科协作的系统工程,其中内科医生和眼科医生的有效合作非常重要。内科治疗是其基础,目的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管理,同时治疗其他并发症,延缓DR进展;减少糖尿病时的视网膜血管的高渗漏反应,减低血液高粘滞性、减少血小板高聚集性。
而眼科医生也需把握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状况,使眼科相关治疗获得最佳效果;而内科医生也需了解患者转诊眼科时机,以免贻误病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