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全球发生率最高,我国的近视患者近6亿,其中高度近视(highmyopia,HM)患者已超过万,预计到年,我国HM人数将超过1.75亿,占总人口的13%。而且近视越来越年轻化、度数越来越高。
一、什么是高度近视呢?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度(-6.00D)的屈光不正状态,常伴有眼底的退行性病变。
二、为什么近视加重加深,
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发展成高度近视有后天和先天两个因素:
后天因素:
1.戴眼镜习惯不好
有人认为戴镜不方便、不习惯、追求美观觉得戴眼镜不好看,所以眼镜有时戴,有时不戴。但是在视物不清时,如果强迫自己看清,就会眯眼或增加眼睛疲劳度,使得近视度数越来越高。
2.眼镜质量差
不合格的眼镜会促使视力减退,近视发展更加迅速。现代有一些店家缺乏应有的技术设备和水平,出售质量不符标准的眼镜,会使近视的程度大大加深。
3.用眼习惯不正确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
儿童青少年处于眼球发育期,用眼习惯不正确,当照明过亮或过暗、视物距离太近等不良行为,都会加速近视发展。儿童容易忽视眼部清洁,玩耍之后喜欢擦眼,眼部容易受感染。
先天因素:
先天是由于父母双方均有高度近视,或带有高度近视基因,其子女出生后即带有高度近视眼的基因或为高度近视眼。
三、高度近视有哪些并发症呢?
HM随着眼轴的进行性增长,眼底会出现一系列退行性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豹纹状眼底、漆裂纹、高度近视黄斑出血、近视性黄斑劈裂、拱形黄斑等等,病理性近视多伴随或者导致黄斑病变、白内障、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与劈裂等严重并发症。
1.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scleralstaphyloma,PSS)
它的发病与眼轴长、屈光度、弧盘比值均呈正相关。后极部巩膜变薄是形成PSS的关键环节。其发生原因可能是随着眼轴的延长,巩膜中胶原的合成与分解紊乱,胶原蛋白减少,巩膜变薄而不能抵抗眼压。将会造成视野缺损和中心视力下降。随着HM的发展,当出现PSS时,脉络膜循环障碍继发一系列眼底病变,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黄斑裂孔等,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发生不可逆性盲。2.豹纹状眼底
是HM眼底改变的最初表现。HM随着眼轴的拉长及眼球扩张,眼球壁组织变薄,表现为脉络膜血管退行性改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进行性变薄、萎缩,形成早期的豹纹状眼底。它也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眼底表现。因此,豹纹状眼底的早期筛查对诊断和治疗相关眼底疾病至关重要。3.漆裂纹
它是HM的特征性改变。漆裂纹形成的基础是脉络膜血液循环障碍,增加了HM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是HM黄斑出血发生时必不可少的条件,当波及黄斑中心凹时,往往导致视物变形、视功能受损,甚至视力永久丧失。4.高度近视黄斑出血
临床上可分为单纯型和CNV型。HM常被认为是年轻患者(≤50岁)CNV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黄斑出血表现为中心或旁中心视力骤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5.近视性黄斑劈裂
早期可无特殊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视物漂浮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6.拱形黄斑
它是HM眼底病变中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目前关于拱形黄斑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并没有统一的学说,有学者发现在不伴有CNV的患眼中,黄斑拱起的程度明显较高,而合并CNV者拱起程度反而降低,所以认为拱形黄斑的出现是为了适应HM眼轴的增长和减轻可能出现的眼底损害。四、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那么多、
如此危重,该如何预防呢?
1、医院眼科医生的全面检查后再作正规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
2、避免剧烈运动、冲击性头部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如跳水、跳高等,防止视网膜脱离。
3、出现了一些眼底疾病的先兆症状,如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飘动等,医院就诊。
4、少食辛辣,忌烟酒,慎用血管扩张剂,防止黄斑出血,多食蔬菜水果类食物。
5、注意用眼清洁,避免用眼疲劳,用眼30分钟过后应该远眺10分钟或者闭目休息,避免在强光下看书,避免过度刺激视网膜,做到“四不看”。
6、儿童看书写字应该与书面保持距离,保持正确坐姿,做到三个“一”。
7、戴眼镜应该规律佩戴,不可以随心所欲。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特别是超过度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建议应该长期配戴眼镜。
参考文献:
[1]訾迎新,金明.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39(12):-.
[2]高度近视者眼镜可时摘时戴[J].工会博览,(06):59.
END
图文来源丨曾根平
责任编辑丨赵洁
编辑排版丨李思媛
审核老师丨逯晶
指导老师丨谢思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