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眼科原创资讯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在西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国际论坛上,徐雯教授给大家系统讲授了黄斑疾病的IOL决策树,让大家眼前一亮,小编在此给大家报道精粹。
目前关于黄斑疾病的人工晶体方面的问题,很多还是存在争论,但一些细小的问题已经有一些经验了,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什么是决策树?
每个决策可能引出2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结果,可以把决策分支以图形来表示。
为什么要重视IOL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稳定,安全”。
IOL需要决策哪些方面?
是否植入,植入类型,固定位置,形态设计,目标屈光,功能设计。
谁来决策?
应该是医患双方一起来决策。
术者:聆听需求,获得信息,汇总分析,详细告知,沟通建议,达成一致。
患者:表达诉求,了解自我,提出疑问,知晓利弊,权衡得失,达成一致。
做不做?
美国的研究回顾了只AMD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无论轻度、中度还是重度AMD,白内障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
以前我们碰到眼底不好的患者,都会跟他们交待,让他们自己决定做还是不做。如果单纯由患者决定,有时候就会丧失追求更好视力的机会。因此不能只交待“眼底不好”,还有沟通很多细节。
下面聊一些具体的屈光和视觉质量问题决策问题黄斑水肿是容易引起测量误差的,通常来说,光学测量会更准确一些。
在人工晶体测量,采用不同的公式也是有讲究的。目前的公式包括回归公式和理论公式,回归公式用到的是K值和眼轴长度,而这些患者前房深度是可能会改变的,因此引入前房深度的理论公式相对而言会更有优势。
近视漂移的程度,不同的人工晶体设计不一样,回顾文献,得到以下结论:一片式>三片式;二袢式>4袢式。
近视漂移的程度与手术方式也有关系:超切+注气>单纯超切>先超后切>先切后超(平均-0.5D,来自21个临床研究共眼,超=超乳,切=玻切)
微创无缝线巩膜切口引起极少手术源性散光,眼内填充物不引起人工晶状体旋转力,引起的是虹膜晶体隔的移动,因此ToricIOl的使用无争议。
根据目前可获得的资料,多焦IOL和AMD患者均为低频对比敏感度受累,衍射多焦术中可能影响术者视野和视觉质量。因此多焦IOL不推荐。
滤蓝光IOL:暂时没定论,预防AMD未见临床证据,11个研究中有1个研究报道降低对比敏感度,1个研究报道影响生物节律。
黄斑疾病有时会造成低视力,可以选择眼前段的眼内望远镜(IMT)已通过FDA认证并取得临床效果,只终末期AMD患者植入IMT随访2年,59.5%BCVA提高≥3行,平均提高3.6行,内皮丢失率2.4%。此外,还有棱角IOL:将光线通过棱角折射到旁中心凹区域,使患者低视力得到些许改善。
----IOL决策是白内障的重要环节,与手术质量直接相关,白内障和黄斑疾病是影响视力的两大类疾病,常合并出现,白内障手术与否以及手术顺序是IOL决策的先决条件。IOL决策中要考虑到临床、工学、屈光和视觉问题,“高端”IOL,Toric无争议,多焦不推荐声音较多,滤蓝光无定论,低视力患者可以有眼内望远镜、棱镜IOL等选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按钮,进入APP下载页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