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毅周召葛倩敏
引用:邵毅,周召,葛倩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诊疗规范:英国皇家眼科医师会指南解读[J].眼科新进展,,41(7):-.doi:10./j.cmki.rao..
作者单位
()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医院眼科
基金项目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编号:1ZDG);江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编号:BBG、BBG)
摘要
英国皇家眼科医师学会最近出台的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指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致病机制、多种治疗方式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指南进行解读。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方式;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DR是一种特殊的微血管病变,其致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和糖尿病病程的长短,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状态,以及糖尿病患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有关[1-2]。DR在初期并无症状,需要利用筛查技术才能查出。如果不治疗,会导致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继而导致失明。DR也因此成为全世界中老年人群以及工作人群的几大致盲原因之一[2-3]。临床上,根据DR是否出现血管病变和新生血管,将其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后者会引发严重的视力威胁[3]。由于糖尿病期间血-视网膜屏障(BRB)遭到破坏,引起细胞内和细胞外水肿,导致视网膜增厚,继而造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3]。DME属于DR的严重并发症[2]。大约有三分之一的DR患者受到PDR和DME的影响和困扰[1]。因此,针对DR、PDR和DME的有效治疗方式显得非常重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DR的治疗方式已经在过去10年内有了相当大的进展。英国皇家眼科医师学会在年皇家眼科学院发布的指南和年欧洲眼科指南的基础上,修订新版的年指南[4],总结了DR和DME的发病机制,并综述相关治疗手段,本文对其进行解读。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专家简介
邵毅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省井冈学者,赣江学者,美国B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