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人们的视力包括未矫正的屈光不正、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沙眼等其他导致视力损害的原因,如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病变、脑膜炎、脑炎、盘尾丝虫病等,都不能被忽视。
划重点
01
视力问题困扰着许多人
数据显示,年,中度视力障碍、重度视力障碍和失明的总患病率分别为3.23%、0.33%和0.61%,患者人数分别为万人、万人和万人。妇女视力丧失的总体发病率高于男子,70岁以上妇女中患有中度视力损害、严重视力损害和白内障相关失明的人数约为70岁以上男子的两倍。
造成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白内障和黄斑变性。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白内障和青光眼。
具体而言,对于中度和重度视力障碍,由黄斑变性(3.39%—4.56%;3.36%—4.14%)及白内障(17.67—30.15%;19.04%—28.93%)引起显著上升。各种疾病致盲率无显著变化,只有由于沙眼而导致视力下降的人数急剧下降。
从视力疾病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失明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主要原因在各个年龄段之间也有所不同:
视力疾病患者的增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各年龄层患病率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增长仅解释了20.16%的增长。
从导致视力丧失的疾病本身来看,在导致中度视力障碍或视力损害的疾病中,白内障和青光眼均是十分严重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沙眼都有更高程度的患病风险;
在导致失明的疾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流行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甚至于超过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划重点
02
警惕损害视力的病因
除了相关的眼病外,近视是屈光不正的最大负担。在造成视力丧失的原因中,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小,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屈光不正而失明。过度使用眼睛(如高强度工作或长时间注视屏幕)、错误的阅读姿势以及在黑暗中长时间使用眼睛,都可能导致屈光不正。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户外时间的减少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视的发病率升高。年,中国10岁儿童的平均近视率达到53.6%。目前,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儿童视力保护;在学校,各类视力保护工作执行不力,比如眼保健操、用眼卫生坐姿矫正。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致盲性眼病。虽然这不是人们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自年以来,患病率显著性升高。特别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病例数量显著增加。近30年来,中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成为了前所未有的大问题。截止年12月,中国有1.22亿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也要注意自身的视力保护。
青光眼是我国第三大失明原因,而且大多数青光眼导致的失明是不可逆的。因此,应重视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眼科检查,早期的发现和诊断对延缓青光眼恶化、减少眼睛损伤至关重要。
黄斑变性是中国人群中度至重度视力障碍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也是失明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它也是高收入国家视力障碍和失明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黄斑变性的患病率更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由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引起的视力丧失预计将在未来增加。
黄斑变性是人们视力损害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也是的第四大失明原因。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黄斑变性的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应当重视预防黄斑变性。
划重点
03
四个小办法保护视力
一、转眼法
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或坐或站,放松全身,睁开眼睛,头和脖子静止,只睁开一只眼。直接向下看,然后慢慢地向左看,再向正上方看,再向右看,然后看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旋转9次。把你的眼睛从下看转向右看,从上看转向左,然后再转回来,这样逆时针转9圈。重复4次。在每次旋转时,眼睛应该尽可能用力。
二、眼呼吸凝神法
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或坐或站,放松全身,两眼直视前方,慢慢吸气至最大,然后睁大双眼,停顿片刻,再慢慢呼气,眼睛也慢慢闭上,重复做9次。
三、熨眼法
坐在一个舒适的地方,全身放松,闭上双眼,两手掌摩擦,直至手心发热,然后用双手盖住两只眼睛,等待温度降低后将双手快速移开,两只眼睛睁开,重复5次。
四、洗眼法
先将洗脸盆消毒,倒入温水,调节至微热,将脸浸入水中,在水中睁开眼睛,顺时针转动眼睛9次,再逆时针旋转9次。起初,水进入眼睛,会感到极其不舒服,但随着眼球的移动,眼睛会慢慢感到舒适。在做这个动作时,如果觉得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上抬起脸,到外面深吸一口气。
内容来源:环球科学
原标题:《视力健康,你应该小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