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斑 > 黄斑专家 > 惟视资讯修复黄斑孔的奇效药神经生长因

惟视资讯修复黄斑孔的奇效药神经生长因

发布时间:2020-11-4 21:27:43   点击数:
我的痛风就是这样治好的 http://www.yshiquan.com/tfyz/8454.html

编者按

全层黄斑裂孔(full-thicknessmacularhole,FTMH)指的是黄斑中心凹全层神经上皮的中断,患者中央视力会受到明显影响。目前,伴或不伴有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术是治疗全层黄斑裂孔的标准临床术式,术后黄斑孔闭合率通常为85-90%,但对于巨大黄斑孔(直径>μm)往往闭合效果会大打折扣。一些新兴的术式如内界膜翻转覆盖术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仍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黄斑裂孔闭合率提高了,视力改善却不尽理想。

近期一篇发表在BMCOphthalmology上的文章报道了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巨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视力恢复效果。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本研究的亮点之一创新采用内界膜翻转嵌入术

尽管上述的黄斑孔修复术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解剖学复位率,但本文中研究人员采取的全新手术方式——内界膜翻转嵌入术,在18例巨大黄斑裂孔患眼中实现了%黄斑孔一次性闭合率。

操作流程:

在开始玻切之前,对所有有晶状体的眼睛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

使用非接触式广角观察系统和常规的23G三孔操作切净玻璃体。

以0.%w/v的吲哚菁绿对内界膜染色1.5分钟。

剥去黄斑裂孔周围大约2PD的内界膜,并保留90-°的内界膜瓣(约0.5视盘面积)不剥离,然后将其平滑插入黄斑裂孔中,以覆盖整个裂孔基底。

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进行液-气交换,并将0.8mL的%C3F8注入玻璃体腔。

本研究的真正重点神经生长因子既往研究发现,尽管黄斑裂孔成功闭合,但患者椭球体(EZ)带和外界膜(ELM)的微观结构复位并不令人满意,因此难以保证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神经生长因子(neurogrowthfactor,NGF)由Muller细胞产生,是一种经典的神经保护因子,现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视神经损伤的治疗。过去研究人员发现,在与内界膜共培养时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明显促进Muller细胞增殖,并因此推测神经生长因子可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在黄斑裂孔治疗中发挥作用。于是本研究中,作者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实验——实验组的7名巨大黄斑裂孔患者(共9眼)在接受上述创新的内界膜翻转嵌入术之外,术中额外使用了神经生长因子。而对照组的9名患者(共9眼)仅单纯接受新术式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1、3、6个月时随访时分别进行了最佳矫正视力记录和OCT检查。

研究结果:

1)神经生长因子有效提高视力

所有患者术后的黄斑裂孔均完全闭合,但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更好。(最佳矫正视力:实验组58.22vs对照组48.00)

2)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视网膜光感受器层修复

术后6个月时,OCT观察下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外界膜、椭球体带缺损较术前均有了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恢复程度更多。(外界膜缺损:实验组.2μmvs对照组.9μm;椭球体带缺损:实验组.7μmvs对照组.7μm)

上图来自实验组的一位患者。其视网膜外界膜缺损(白色箭头)术前为μm,术后6月时恢复至μm;而椭球体带缺损(黄色箭头)术前为μm,术后6月时恢复至μm。

小结本研究采用创新的内界膜翻转嵌入术修复巨大黄斑裂孔,术后裂孔一次性闭合率高达%。

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在黄斑裂孔闭合之下使得视网膜光感受器层有更好的修复,视力得到显著提高。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fengchao.com/hbzj/746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