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科致盲眼病。目前由于该病的确切病因不明,在治疗上较为棘手。
唐由之: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及科研60余年,在治疗老年黄斑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由之以“气血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利用现代检查仪器,扩大望诊范围的基础上,全身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调理气血,谨守病机,以专方为主,分期分型论治,最终达到气血调和,脉络通利的目的。
检查:通过检眼镜、眼底血管造影、OCT、视野等检查手段,对眼内的组织结构、病理改变以及视功能的损伤程度等进行客观、全面地把握。
病机:对于老年黄斑变性来说,主要应当责之于“气血”。“气脱者,目不明”;“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目之所以能够视万物,全赖于气血调和。
解剖:眼底主要由视网膜和脉络膜组成,该组织内血管极为丰富,属多血多气之脏,气血的异常或机能的减退均会影响组织的正常功能。
病理:病变早期主要是色素上皮吞噬、转运功能等机能下降,bruch膜的代谢产物沉积,随着病情的进展,bruch膜破裂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引起,最终导致眼底出现玻璃膜疣、出血、渗出、水肿等。
发病年龄:多为大于50岁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减退,气血日渐虚弱,全身精微物质不能充分上达,则目窍失养,代谢产物沉积,眼底出现色素紊乱,玻璃膜疣丛生;气虚推动无力,气滞运行不畅,均可导致血行受阻,脉络瘀滞,血液不循常道,则血溢脉外,导致眼底出血、渗出形成;精血同源,精亏血少,则不能濡养目窍、全身,阴不制阳,阴虚火旺,则火灼脉络,眼部出血频发,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整个发病过程和气的推动、统摄功能,血液的充盈状态,脉道的通畅程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辨证:
1,从眼底微观辨证入手:早期干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眼底以大量玻璃膜疣为主者,考虑为肾阴不足,精亏血少,气血不足引起。
2,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若发病时间较短,眼底有大量新鲜出血者,考虑气有余,便是火,火伤脉络。在治疗上,急则治其标。
3,当眼底出血稳定,出血伴有大量渗出、黄斑水肿时,则已到活血化瘀,行气利水阶段,选用活血行气的药物如川芎、姜黄等进行治疗。考虑到脾主运化水湿的特点,在活血化瘀行气的基础上配合健脾利湿药如茯苓、地肤子、车前子等,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黄斑水肿的吸收。
4,病至晚期,眼底瘢痕形成,根据本病久病多虚的特点,重用补肝肾明目药以恢复元气,酌加昆布、海藻、半夏、浙贝母以软坚散结,促进瘢痕吸收。
治则:将“气血理论”应用于临床,从气血的关系入手,既重视凉血止血、活血养血,又不忘补气行气,固肾明目。最终达到气血调和,脉道通畅的目的。
-END-作者:左顾编辑:daisy往期热文TOP5↓↓↓↓↓1、化学类滴眼剂的质量与产地没关系2、神经眼科学现状概述3、玻切术后怎么趴着舒服?4、防盲最大的任务~管理好眼底病5、眼病的防治逻辑视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