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可能大家并不熟悉,它与我们常听到的近视不一样,这是一种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有着更严重的危害性。这种病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1.0,就成为弱视。
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成人的1%,随着年龄的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
5岁以内是儿童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6岁~8岁,如果这个时期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得不到正常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且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
如果只能用一眼视物,这只眼睛的视觉就会在长期反复刺激中得以发育,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形成了单眼弱视。
弱视形成病因
弱视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眼疾,所以需要给以高度的重视,而弱视的病因有很多,不同的患者,就有着不一样的弱视病因,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弱视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如果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弱视,那么孩子患有弱视的机率就大些。相同的道理,父母如果是高度近视、远视,孩子也可能先天遗传高度近视、远视,这些都容易导致小儿弱视。
2.斜视因素
患儿有斜视或曾经有过斜视,常见于内斜视。当一眼发生眼位偏斜后,视觉投射方向出现改变,与另一只眼在视网膜上产生的影像出现分歧,传入大脑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物像而产生复视。为了克服复视和视觉紊乱,大脑视皮层会以主动的方式去抑制斜视眼给人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由于长期抑制,不能发挥其功能,影响了视觉的发育,从而形成了弱视。
3.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屈光度数的不等,造成在两眼视网膜上所形成的物体大小和清晰度不等,大脑视皮层无法将之融合成一个单一的清晰的物像,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严重的眼的物像,日久之后此眼就形成了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因素
出生后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浑浊等疾病,造成光线不能进入眼内刺激视网膜黄斑功能的发育,使视觉发育在早期就形成了障碍。
弱视根据矫正视力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
一般矫正视力为0.8~0.6属轻度弱视
矫正视力为0.5~0.2属中度弱视
矫正视力为0.1或以下属重度弱视
在弱视标准中没有规定近视力,因为绝大多数的弱视患者,远近视力都不好。
但也有少数弱视患者近视力可到1.0,而远视力却不能矫正到0.8,或通过治疗近视力可达到1.0,而远视力仍旧不好。弱视程度越重,治疗越困难,疗效越差。
弱视的分类
根据病因不同,弱视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弱视等。
1.斜视性弱视
发生在单眼,患儿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常见于四岁以下发病的单眼恒定性斜视患儿,其由于大脑皮质主动抑制斜眼的视觉冲动,长期抑制形成弱视,视觉抑制和弱视只是量的差别,一般为斜眼注视时可以解除抑制,而弱视则为持续性视力减退。斜视发生的年龄越早,产生的抑制越快,弱视的程度越深。
2.屈光参差性弱视
因两眼不同视,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屈光度较高的一眼黄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两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双眼单视,从而产生被动性抑制,两眼屈光相并度以上者,屈光度较高常形成弱视和斜视。以至被动性和主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有关,但与注视性质有关。临床上有时也不易区分弱视是原发于屈光参差,还是继发于斜视,此型如能早期发现,可以预防。
3.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眼性,发生在高度近视、近视及散光的儿童或成年人,多数近视在度以上,远视在度以上,散光≥度或兼有散光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并无双眼物像融合机能障碍,故不引起黄斑功能性抑制。
4.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儿期,由于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因眼睑手术后遮盖时间太长等原因,使光刺激不能进入眼球,妨碍或阻断黄斑接受形觉刺激,因而产生了弱视,故又称遮断视觉刺激性弱视。
5.先天性弱视或器质性弱视
由于出生时黄斑出血,导致锥细胞排列不规则,在婴儿出生后双眼形成以前发生,因而预后不好。有些虽然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能查出明显的病变,目前仍认为属器质性病变,因现有检查方法不能发现,此型为恒定性弱视。
临床表现
1.视力和屈光异常
弱视眼与正常眼视力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有的患者主诉视力下降,但客观检查,视力仍然1.0或1.2。这可能是患者与自己以前视力相比而感到视力下降。此外,可能在中心窝的视细胞或其后的传导系统有某些障碍,有极小的中心暗点,自觉有视力障碍,而在客观上查不出。
如果弱视眼无器质性改变,而视力在0.01以上,0.2以下,多伴有固视异常。
弱视与屈光异常的关系,远视眼占的比重多,近视出现轻度弱视的多,故弱视与远视程度高者有密切关系。
斜视性弱视的重度弱视中内斜视比外斜视多见,可能由于内斜视较外斜视发病要早的缘故。
2.分读困难
或称拥挤现象。用相同的视标、照明度和距离检查视力时,视标的间隔不同,所测的值示不同。分读困难是弱视的一个特征。
分读困难就是弱视眼识别单独视标比识别集合或密集视标的能力好。即对视力表上的单开字体(如E字)分辨力比对成行的字要强。
3.弱视只发生在幼儿
双眼弱视是出生后至9岁期间逐步发展形成的。在此发展时期若出现斜视或形觉丧失等原因可导致弱视。9岁以后即使有上述原因也不会发生弱视。
4.弱视只发生在单眼视患者
若交替使用两眼者不会发生弱视。
5.固视异常
弱视较深者由于黄斑固视能力差,而常以黄斑旁的网膜代替黄斑作固视。偏心固视是指中心窝外固视,其形成的学说很多,但其表现有中心凹旁固视、周边固视、黄斑旁固视、游走性固视。
弱视的危害
弱视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有少小孩因为营养不良,屈光不正等而导致弱视。弱视会引发和加重近视,影响眼的正常发育。
弱视对于人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小孩子,弱视会造成双眼视功能低下和缺乏立体视觉。
弱视危害远大于近视。单纯性近视,看远模糊,看近清楚。而弱视儿童,看远模糊,看近也不清楚,同时因立体视觉模糊,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方位和远近。
弱视会导致眼睛视功能的多方受损,如调节力、扫视力、追踪能力、空间辨别能力、对比敏感度及手眼协调能力等多项重要视觉功能受损。
弱视的检测及预防
弱视的儿童,除有斜视外,眼外观没有明显改变,不红不痛,大多数能正常玩耍、学习。
3岁~5岁儿童的眼睛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他们最易患的眼病就是弱视。
学龄前做视力检查很重要。儿童在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绝大多数都会认视力表。
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对孩子视力每年进行一次普查筛选,家长也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让孩子在5米远的地方识别。
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若一眼视力多次检查均低于0.8,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种检查最好不晚于4岁。
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导致弱视、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视力状况,及早发现异常苗头。
一旦发现孩子看书距离近、常常眯眼或歪头视物,或者看电视时喜欢往前凑,就应该对孩子的视力情况有所警惕,医院仔细检查眼睛。
如何判断婴幼儿的视力状况
对于不能配合检查视力的婴幼儿,还有一些方法有助于家长发现他们是否存在视力问题。
红色绒球法
用一个大的红色绒球,在距离宝宝眼睛20厘米处移动,正常情况下能引起宝宝的注意。
此法适用于出生一个月的新生儿。
眨眼反射
医学上称为瞬目反射,在宝宝出生2个月后,将一个物体突然移近其眼部时,正常情况下会引起宝宝眨眼。
追随运动
出生2个月的宝宝不仅能注视眼前较近的物体,还能在小范围内追随目标转动眼球;3个月时可随意注视或追随玩具,头也随之转动;5个月时,能分辨人的面貌。
如果宝宝不能稳定地注视目标,或表现为无目的寻找,或只是眼球有节奏的摆动,则表明视力有问题。
遮盖实验
交替遮盖小儿的双眼,观察其动作。
因为视力差的眼睛看不清楚,所以当遮盖视力较差的眼睛时,宝宝多不在意,而遮盖视力好的一只眼睛时,宝宝会伸手去推开遮盖眼睛的手或物体。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的视力有问题,一定要尽快带他们到专业机构进行准确可靠的屈光检查。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无法配合主观验光,必须采用客观验光。验光后,专家会告诉家长孩子患的是近视还是远视,有没有散光存在,最后还会根据孩子情况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弱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