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斑 > 黄斑专家 > 助农科技信息大豆苗期害虫大豆蚜虫

助农科技信息大豆苗期害虫大豆蚜虫

发布时间:2021-7-8 13:58:46   点击数:

大豆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腻虫,在豆田比较常见,可分为有翅蚜虫和无翅蚜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宁夏、台湾、华南、西南等省。

有翅孤雌蚜:长椭圆形,头、胸黑色,额瘤不明显,触角长1.1mm;腹部圆筒状,基部宽,黄绿色,腹管基半部灰色,端半部黑色,尾片圆锥形,具长毛7-10根,臀板末端钝圆,多毛。

无翅孤雌蚜:体长1.3mm-1.6mm,长椭圆形,黄色至黄绿色,腹部第1、7节有锥状钝圆形突起;额瘤不明显,触角短于躯体,第4、5节末端及第6节黑色,第6节鞭部为基部长的3-4倍,尾片圆锥状,具长毛7一l0根,臀板具细毛。

危害特点:

大豆蚜虫具有趋嫩的习性,以成、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嫩荚上刺吸汁液为害。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形的黄斑,继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

5月中下旬大豆苗出土后有翅胎主蚜,迁飞至豆田,为害大豆幼苗。在豆田繁殖10余代,气候适宜时,5天即能发育成熟。6月末至7月初是田问大豆蚜始盛期,7月中下旬为盛期,可引起大豆减产。另外,大豆蚜吸食叶片造成的伤口极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其分泌的蜜露会招致煤污病。

防治指标及措施:

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防治,当卷叶率为5%或平均每株有虫10头即应防治。

(1)农业防治,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减少虫源。

(2)选用抗虫品种,使用种衣剂拌种。

(3)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色粘板诱杀。

(4)生物药剂可以使用1.1%烟百素乳油-倍液喷雾(注意该药剂属触杀型药剂,要保证喷药均匀,叶背喷施到位);年在本地试验用药使用22%吡虫.噻嗪酮(ml/公顷)或40%噻虫啉(g/公顷)对大豆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文图:李洋洋孙岩编辑:李昊东

审核:李洪涛张天露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fengchao.com/hbzj/942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