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脂点黄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几年,脂点黄斑病有蔓延发展的趋势。许多果农都有这样的感触:早几年是零星发生,接着是小面积发生,如今是整个果园都有。病害严重时,秋梢的叶子差不多落完,树势变弱。来年,再次发生,树势越来越弱,严重时,为害果面和嫩枝,严重影响产量。
冬季,清园不到位,老病叶多,加上今年冬季温暖,利于病原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而春季气温回升,病叶经雨水湿润,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若不管理、不防范,3月下旬便开始发病,5月上旬大多数两年生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斑,引起大量落叶。6~7月份当年生春梢叶片上病斑逐渐变多,9月大量落叶。
发病症状
在田间表现症状有3种类型。
(1)脂点黄斑型:初期病叶的背面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油浸疱疹状小粒点。呈现不规则淡黄色斑,病斑群集,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扩展老化,颜色变深,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
(2)褐色小圆星型:初期叶片表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的近圆形斑点,后期呈灰白色,其上布满黑色小粒点。秋梢叶片上病斑为褐色小圆星型。
(3)混合型:在同一张病叶上,同时发生脂点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果实受侵染后,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病菌不侵入果肉。
喜得稳
成分: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规格:
6g*g*g*g*12
使用方法:喷施
特点:
1、治病防病:兼具快速治疗和持久保护的作用;
2、防治宽:适于作物广、防治谱宽;
3、促肥效:提高氮、钙肥吸收利用,健株抗早衰;
4、增抗性:抗病、抗旱、促增产;
5、促保健:促进内源激素产生,改善作物长势。
戊唑醇
Tebuconazole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青岛浩瀚高科专家组与新西兰技术专家研究发现: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目前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
肟菌酯
Trifloxystrobin
肟菌酯类广谱杀菌剂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黄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由于肟菌酯具有广谱、渗透、快速分布等性能,作物吸收快、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内吸性,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持效期长,因此被认为是第二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保护活性优异,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活性,且活性不受环境影响,应用最佳期为孢子萌发和发病初期阶段。
施药时间和次数由于病菌在侵染前在叶背面有一段腐生过程,并且从气孔侵染,喷药时十分强调喷头从下往上喷,使药液均匀地喷布在叶背面;多少,共喷2-4次。
如果仅仅考虑防治脂点黄斑病,喷药时期,不必太早,第一次喷药可在春梢展叶,座果后,5月中旬-6月初进行,以后每隔3-4周喷药一次,根据前一年的果园病害发生的轻重和当年雨水的。
相关销售或技术咨询
速速来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