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街头摄影,我们脑中会浮现很多标签:抓拍、速度、隐蔽视角、沟通交流、小巧、超焦距、广角等等。这些标签可以涵盖大部分街头摄影内容,众所周知,人来人往的街头隐藏着很多绝妙的瞬间,这些瞬间转瞬即逝,这要求街头摄影者不仅要具备充足的经验,更要拥有发现这种绝妙瞬间的天赋。
人是街头摄影的第一主题,交流方式在街头摄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点,类似偷拍、抓拍式的街头摄影在拍摄前不需要交流,但在拍摄完成后可能要就肖像权问题进行交涉,而一些肖像类街头摄影则需与被摄者沟通,得到允许后再进行创作。这一切都对街头摄影者的摄影经验、心理素质以及器材水准提出了很高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对街头摄影者本身的要求外,摄影器材的选择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街头摄影对器材的第一大要求就是“低调”,所谓低调大多指的是外观,体积小巧,便于携带,拍摄时“侵略性”小;外观设计不出挑,不会引起过多注意,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拍摄画面的干预,让拍摄效率更高,影像更加真实。
速度也是“街头相机”的一大要求,抓拍在当代大多倚靠相机,多点高速对焦与高速连拍让摄影师可以较为轻松地抓拍到一个瞬间,利用4K视频开发的“先拍照后对焦”功能也颠覆了大家对对焦的认识;而在没有自动对焦的年代,抓拍几乎完全依靠摄影师自身经验、能力,而机身、镜头能做到的只能是简化操作、降低快门时滞等,让摄影师最大程度地高效拍摄。
古典街头摄影器材简析徕卡M系列联动对焦胶片相机
HenriCartier-Bresson
决定性瞬间理论的传奇开创者布列松常年使用徕卡相机工作、在街头创作,由于几乎只使用50mm镜头创作,取景倍率高达0.91的LeicaM3成为了陪伴他时间最长的相机,该机作为徕卡最成功的联动对焦相机,开创了M系列,也将徕卡品牌带入辉煌。LeicaM3外观设计简洁、内敛,没有后期徕卡产品常见的醒目的红色“可乐标”,银色版本机身造型古典,黑色版本机身低调稳重。
HenriCartier-Bresson经典摄影作品
与现在沦为玩物的徕卡产品不同,当时的徕卡产品为专业摄影师设计,精准的黄斑对焦、极短的快门时滞、极轻的快门声音,都是M系列胶片联动对焦相机的特色,在没有自动对焦的年代,帮助众多摄影师完成了拍摄工作,也辅助布列松抓拍到了无数街头经典瞬间。
ROLLEIFLEX双反系列相机
VivianMaier使用ROLLEIFLEX双反相机自拍
独特的视角是街头摄影者需要掌握的技巧之一,这可以让图片更加与众不同。近几年火的一塌糊涂的VivianMaier也是街头摄影的先驱之一,她的街头摄影视角独特,这不仅仅源于她的天赋,也和她经常使用的器材有一定关系。
VivianMaier经常使用ROLLEIFLEX双反相机在街头拍摄,双反相机采用腰平取景设计,这种设计使得拍摄视角略低,可以更容易地拍摄到视角独特的影像——有摄影家对“低头弯腰”的腰平取景方式大加赞赏,称这种取景方式无意中表达了摄影者对被摄体的尊重。不过资深徕卡拥趸布列松却对腰平取景模式嗤之以鼻,相传布列松曾经表示:“如果腰平取景真那么好,那么眼睛应该长在肚子上(大致意思)。”这种观点在坊间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论,这句话也成为了至今仍被器材爱好者们引经据典的名句之一。
不过即便如此,仍不妨碍ROLLEIFLEX双反相机的热销,作为6*6尺寸中画幅相机,ROLLEIFLEX双反相机体积小巧,卡尔蔡司与施耐德镜头可以提供极佳的色彩与出众的成像质量,镜间快门的设计让该系列产品成为快门最安静的中画幅相机系列之一。
VivianMaier街头摄影作品
VivianMaier街头摄影作品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街头摄影者使用各种型号的徕卡M系列胶片相机和ROLLEIFLEX双反相机创作,尽管它们的体积不再算得上小巧、性能不再出众,但这种街头的古典情怀是其他产品所不能代替的。
专注街头摄影:理光GR系列简介谈到GR系列,就不得不提到街头摄影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森山大道,作为GR系列胶片相机的资深用户,森山可以说只身将GR系列定义为最纯粹的“街头相机”,为GR系列打上了街头的烙印。
理光GR系列相机最大特点是其精巧的外观设计,很难想象,GR系列自年10月发布第一台相机GR1至今,外观设计几乎不变,这在便携相机领域是非常少见的,也说明了该设计十分符合人体工程学,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
森山大道经典摄影作品
便携相机的设计一直是一大难题,既要保证小巧,还要兼顾握持感,可以说理光GR系列机型在这两方面达到了平衡。该系列第二大特点便是对28mm视角的坚守,胶片时代使用28mm镜头,数码时代等效全画幅的28mm视角,可以说,很多中青年摄影者了解28mm镜头都是从GR系列开始的,虽未必用过,但也都曾为该系列传奇的“街头生涯”感慨。GR系列相机也并非全部拥有28mm视角,年12月发布的GR21采用21mmf/3.4镜头,也是GR系列目前唯一一台超广角便携相机。
理光GR系列
胶片GR系列机型
理光GR系列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胶片阶段,包括GR1/GR1S/GR1V三台正代机型以及GR10/GR21两台衍生机型,在该阶段,虽然有康泰时T系列等诸多竞争对手,但GR系列以其出众的机身设计与出色的性能稳坐街头摄影便携相机的头把交椅,后经森山大道加持,GR系列这五台胶片相机逐步走上神坛。
GR1V
这5台相机中最值得介绍的是GR1V与GR21。
GR1V可以说是代表了GR系列胶片相机的最高设计水准,采用理光28/2.8镜头,7片4组结构,含非球面镜片,采用多层镀膜设计,成像水平上佳,0.35m的最近对焦距离在便携相机中属于高水平;独有的SNAP模式可以预设对焦点距离,省去对焦时间,让经验丰富的街头摄影者体验“抬手就拍”的畅快;常年游走街头难免磕磕碰碰,镁合金外壳设计让这款相机耐用性倍增。
另一台GR21是世界上唯一一款搭载21mm超广角镜头的自动胶片相机,同时也是GR系列中的另类,GR21采用一支21/3.5超广角镜头,除暗角较为严重外,成像质量还算不错;值得注意的是,GR21与GR1V同为胶片相机,体积相仿,却拥有21mm镜头(镜头在关机后无法完全收回,是一个小缺憾),令人惊叹,同时这也是便携数码相机暂时达不到的设计高度。
小尺寸传感器GR系列机型
GR系列的第二阶段为初级数码阶段,也就是著名的理光GRDIGITAL系列,该系列拥有4款产品GRDIGITAL/GRDIGITALII/GRDIGITALIII/GRDIGITALIV,四款产品均采用等效全画幅28mm视角的镜头,传感器较小,但画质依然达到同时期便携相机的较高水平。
GRDIGITALIV
GR系列发展到这一步可以算是正式进入数码时代,尤其是第四代产品GRDIGITALIV非常成熟,像素从GRDIGITALII开始基本未作提升,但画质水平增长明显;沿用GRDIGITALIII的6mmf/1.9镜头,等效全画幅28mm的视角让这款相机尽量保证了原汁原味。
这个阶段的GR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外观设计,但相比胶片时代的GR产品更酷,理光为GR系列生产的配件也是从这四台相机上逐步开始发展的,很多发烧友甚至会购买全套配件,小巧的GRDIGITAL系列“全副武装”,看起来未来感十足——这种感觉是后期GR/GRII也没达到的。
APS-C传感器GR系列机型
GR系列的第三阶段,我们姑且称之为发展阶段,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采用APS-C画幅传感器的GR/GRII。
GR大幅提升了GRDIGITAL系列的画质短板,搭载万像素APS-C传感器,画质达到同级别相机中的领先水平,并沿用至GRII,也可以看出理光对该传感器成像水平的信心。理光为这两款APS-C画幅相机配备了实际焦距18.3mm的镜头,等效全画幅28mm视角,延续了一贯的设计理念。此镜头光学结构优异,采用了两枚高精度非球面镜片与一枚低色散镜片,如此组合的设计可以将画面中的畸变和色散降至最低程度,实现更高的成像水平。GRII具备超高速自动对焦系统,而且搭配了全新开发的镜头驱动机构和优化的AF算法,使得其最快合焦速度达到了0.2秒,结合仅1秒的开机速度,可辅助用户抓拍到每一个瞬间。
理光70周年纪念版GRII
以目前的数字影像技术,还难以实现保持GR“口袋机”体积的前提下装入全画幅传感器,也可以说短期内或许我们难以体验到真正的理光GR28mm镜头。但从发展方向来看,“小底”传感器的画质水平逐年上升,而且更易保持机身体积小巧,这点是全画幅产品暂时难以达到的,APS-C传感器正好达到了画质与便携的平衡点。其实对于目前的GR系列来讲,重要的是拥有28mm的视角,而并不一定要追求真正意义上的28mm镜头,通过改进镜头设计、提升传感器水平,“小底”的数码GR也可以重现胶片GR的辉煌。
情怀与性能并重:富士X系列简介提到街头情怀,就不得不提富士的X系列相机,该系列产品中“街头感”最重的要数X系列机型与X70机型,目前X系列已经发展到XT机型,而X70则是上市不久的新机。X系列在推出其第一代产品时便打出了“浪摄流”的街头摄影概念,并辅以创意十足的“限制级”广告片做宣传,俘获了大批粉丝,也将X系列打上了“街头摄影”的标签。X70在发布时提出了“黑街客”的街头摄影概念,以便携+街拍的设计理念打入便携相机市场,坊间传闻X70是以理光GR为竞品设计出的机型,可见富士对该相机给予的厚望。
富士X“浪摄流”广告
XT
年富士发布了旗下首款APS-C尺寸传感器便携式数码相机X,其以复古的外观、类似旁轴相机是取景方式博得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白癜风病因白癜风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