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脂点黄斑病,亦称黄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有黄斑型、褐色小圆星型和混合型3种,均为同一种病原,三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去年,各地普遍发生为害果实,早落果。叶片受害后期病斑中央出现许多黄褐色至黑色的粒状小点。混合型则同时出现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星型病斑。
在果实着色时,受害果实的病斑周围的果皮仍保持绿色,形成红绿相间的斑块。果实成熟时,出现褐色小圆星病斑,然后病斑扩大,略突出表面,有光泽。病菌仅为害果面,不深入果肉。
该病的病原以菌丝体在病叶或落叶的病组织内越冬。翌年4~9月随着气温上升,产生大量的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孢子萌发后以芽管附在叶片或果实表面发育成气生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后,再从气孔侵入叶、果,潜伏数月后就出现症状。夏季雨水充足,则有利于孢子释放,侵染。
桔园管理水平低,衰弱树,营养失调,根系发育不良,缺素严重的柑桔树,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当前以喷农药为主。
药剂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在防治害螨时,使用99%SK矿物油,也能起到兼治此病的作用。因为矿物油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干扰真菌的呼吸作用,它不仅控制菌丝体,且更有效防止孢子的萌发和感染。
另外,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病虫枝叶,拾除地面落叶并集中烧毁;除去园内园边杂草;树干涂白;地面撒石灰以杀灭病源,降低病菌基数;及时做好防寒、排涝、防治病虫等措施。
文章来源:台州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