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斑 > 黄斑专家 > 同仁眼科专家刘武解密黄斑病变及临

同仁眼科专家刘武解密黄斑病变及临

发布时间:2018-10-16 16:14:11   点击数:

眼仁眼科知识普及——什么是黄斑病变?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刘武为大家介绍解密“黄斑病变”:黄斑位于人眼底视网膜的中央,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一般我们在测视力时,就是在检查黄斑区的视觉能力。“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最常见的一种黄斑疾病,高发于55岁以上的人群中。”

随着年龄增加,黄斑部位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化,此外,高度近视的人也容易出现黄斑变薄、萎缩、裂孔、脱离等病变,造成视力下降、看东西不清晰、视物变形等,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盲。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统计显示,目前患者总人数已达1亿且还在不断快速增长。刘武说,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发生视网膜黄斑病变,引起黄斑水肿,需要社会予以高度重视。

门框变成歪的

电线杆变成斜的

看近处的东西糊成了一片

……

如果您把这些当作是“老眼昏花”,那可就耽误大事了!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提示您的眼底黄斑区出现了病变,俗称“黄斑病变”。

据了解,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眼底黄斑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居民视力健康的“致盲杀手”。

那什么是“黄斑”呢?“黄斑病变”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刘武为您解密“黄斑病变”。

1

三类人群需警惕“黄斑病变”

“黄斑”位于人眼底视网膜的中央,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一般我们在测视力时,就是在检查黄斑区的视觉能力。

然而,当黄斑区出现异常,也就是“黄斑病变”,那人的中心视力就会变模糊、变形或者扭曲。在黄斑病变的患病人群中,有三类人群最需警惕。

第一类,老年人群

老年性黄斑病变是最常见的一种黄斑疾病,高发于55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年龄增加,黄斑部位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化。

第二类,高度近视人群

高度近视的人容易出现黄斑变薄、萎缩、裂孔、脱离等病变,造成视力下降、看东西不清晰、视物变形等,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盲。

第三类,糖尿病人群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统计显示,目前患者总人数已达1亿且还在不断快速增长。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发生视网膜黄斑病变,引起黄斑水肿,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2

治疗方案要“量身定制”

“刘主任,我的眼睛还要做手术吗?”

这是患者张女士见到刘武主任问的第一句话。医院做了左眼的青光眼手术,当时在检查中发现左眼有黄斑前膜,通过院内转诊找到了刘武主任这里。

经过仔细检查,刘主任发现这位患者的前膜病情并不重,他建议患者先巩固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对于黄斑前膜,可以暂时采取保守治疗。

“不是所有得了黄斑病的患者都必须马上做手术。”

刘武主任介绍,有的人病情较轻,不影响视物,即使再观察一段时间也不会耽误病情,一些裂孔患者还有可能自愈。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患者,则需要“优先”安排手术。例如一位来自贵州的女性患者,她是因为高度近视得过黄斑裂孔。患者在年做完手术后,视力恢复得很好,但近日视力突然又快速下降,专程来北京求医。

经检查诊断,患者视力下降是因为高度近视导致视网膜萎缩,从而再度引起黄斑裂孔,需马上做手术。

刘武主任强调,对于“黄斑病变”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发病情况进行诊断,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低头看手”有助术后康复

“今天您低头看手了吗?感觉自己看得更清楚了?还是变模糊了?”

在为术后患者检查时,刘武主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询问。

据了解,在做黄斑手术时,患者眼内会被注入油或用惰性气体填充,因此在术后一段时期内,患者要经常保持低头动作并采取俯卧姿势,以促进裂孔闭合和视网膜复位。

刘主任说,让患者在保持低头姿势的同时,捂住正常的一侧眼睛,用动过手术的一侧眼睛垂直向下看自己的手,可以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视力是在变好还是变坏。

通过低头看手,患者能有机会参与到病情的改善过程中,有助于树立信心。万一病情出现反复,患者也可以及时发现并告知医生。

4

在家也能监测眼底健康

要想尽早发现黄斑病变,就要坚持每年查体,通过监测眼底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简易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黄斑病。

在家里可以用手遮住一只眼睛,只用另外一只眼睛看,再交替,这样每周、每月做一次,可能会发现平常双眼视物时所不易发现的黄斑病变。

刘武主任说,应注意看一些直线、方格状的东西,比如门窗、地板砖等,如果单眼看时发现物体变形了,往往是黄斑病的表现,医院进行治疗。

招募:临床研究受试者

目前,刘武主任团队正在开展口服中药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现面向社会招募受试者。

招募对象

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

基本入选条件

年龄在50-75周岁(包含50岁及75岁);

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OCT提示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3个月内未接受眼底PDT激光或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

无严重系统性疾病及精神疾病。

受试者得到的服务

经过医生评估并符合纳入条件的受试者,将获得项目免费提供的:

中药配方颗粒及维生素矿物质制剂,连续治疗6个月;

项目研究期间免费提供与试验研究相关的OCT、眼底照相等检查。

参与的时间、地点

周二(上午)医院西区眼科会诊中心门诊

周四(上午)医院东区特需门诊

专家介绍

刘武

北京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眼底科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星期二上午星期四上午

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德国和美国完成国际眼科Fllowship培训和博士后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翻译《玻璃体显微手术学》专著1部。目前重点开展多种黄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室介绍

眼底科

北京医院眼底专科现有在职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0人,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眼底病团队。团队骨干拥有各自明确的临床专长和相关研究方向,在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肿瘤等多种常见及疑难复杂眼底病的临床治疗领域处于国际前沿。

北京医院眼底专科引领国内眼底病治疗的发展方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间接检眼镜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最早开展了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创新了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在驱逐性出血以及眼底肿瘤的放射性敷贴治疗和局部切除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处于国内和国际前沿。

在临床相关研究方面,眼底专科开展了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视网膜下人工假体植入技术及组织相容性研究,高度近视眼治病基因定位及蛋白质组学分析,黄斑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定位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危险因素和早期干预研究,以及眼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等。持续不断的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经费的支持。发表了系列高质量研究论文,形成了同仁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

北京医院眼底专科坚持以临床服务为根本,以科研创新为导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全面发展的目标,推动了创新型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和学科临床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来源:新华网、北京医院(ID:bjtongrn)

责任编辑:徐清子

赞赏

长按







































复方倍他米松撒布
盖博士盖百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fengchao.com/hbzj/446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