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难治性盲高发的国家,病种繁多,表型复杂,低视力人群巨大。
近日,上海市盲人协会特医院5位眼科专家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为本市9个区的近90位视障人士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关爱低视力人群?告别遗传眼病”讲座咨询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对目前我国低视力人群中难治性盲的自我筛查、临床表现以及国际标准治疗等开展科普讲座。
▲“关爱低视力人群?告别遗传眼病”
讲座咨询活动
重点来了!
医院眼科专家王雯秋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等难治性盲进行了科普讲座。
中国50岁以上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病率高达15.5%,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的危险性显著增高,75岁以上患病率达到36.7%。老年性黄斑变性不仅患病率高,同时还有着严重的致盲性。
然而大家对这位隐藏“杀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足,甚至还有一些误区,最终导致病情延误。
老年黄斑变性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与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混淆。病情进展,视力会明显下降,主要症状有哪些呢?
主要包括:
●看东西中心区不清楚,越想看清的地方越模糊;
●看直线变弯;
●视物变形;
●交替用眼测试,双眼中心视力有区别。
通过早期的自我筛查,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就应该尽快、尽早就医。如果确诊了湿性黄斑变性,采用抗VEGF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视力,但患者也需要规律用药、定期随访,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烟酒、高脂饮食等。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多数是由于人体携带的致病基因损伤了视网膜神经细胞功能。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为1/~1/,以中国每年出生万新生儿计算,相当于例新生儿从一出生就携带失明“判决书”,目前研究发现,其致病基因有种,且通常具有家族遗传性。一旦视网膜神经细胞死亡便无法再生,导致患者视力逐步丧失,目前几乎没有治疗手段。
据悉
医院目前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采用国际先进药物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诊治;对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积极探索基因治疗,加速临床转化。医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多中心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分子诊断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其进行基因检测,实现有效生活干预。
▲活动现场
讲座后,5位专家在现场为视障人士提供了咨询及义诊服务,并发放了黄斑变性早期自我筛查的Amsler表,及遗传眼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建议卡。
信息来源:上海市残联组联维权处图文编辑:上海市残联融媒体编辑部精彩回顾:
展能节现场都有啥好玩的?残联君带你看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
碎碎念、被“围观”、过生日——技能大赛现场花絮
片子报告“腔梗”了!怎么办?
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嘉兴圆满落幕
该病青少年高发!康复治疗师: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得到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